下載本期特刊
Download
展開本期文章清單

成為世代的橋樑

作者:◎周巽正牧師口述(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治理小組成員、牧養一處處長、國度事奉處處長、宣教植堂處副處長) 、吳芳儀傳道採訪撰文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信仰真理

世代之間存有代溝,是不爭的事實,要除去代溝,是很不切實際的。因為不同的年代、生活環境、背景,養成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模式,這些差異是很難消除的。搭捷運、台鐵、高鐵的時候,你是否留意廣播會提醒乘客上下車時,記得「注意月台跟列車間的間隙」?英文會說:「Mind the Gap!」面對代溝也應該如此,既然溝已經存在,那就小心地跨過去。雖然代溝沒有辦法消除,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甚至找到一些方法來填補這中間的空隙。

代溝不僅存在於世代之間,男人與女人、東方人與西方人之間都有gap(鴻溝)。事實是,只要任何兩個不同個體,就必定有其差異,形成兩方相互理解和溝通上的挑戰。當這個間隙或鴻溝產生的時候,只有兩種東西可以填補,那就是「信任感」(或者說「相信」)與「不信任感」(也可以說「懷疑」)。當溝通中碰到不理解和不一致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立刻想明白對方的動機,好去合理化或說明這個差異。

動機是看不見的,但是我們自然會用「信任感」(相信)或「不信任感」(懷疑)去解讀對方背後那個沒人看得見的動機。當你對一個人信任感很高的時候,他可以對你直話直說,甚至說一些重話你都不會被冒犯,因為你以信任感去解讀他的言行;但當你不信任一個人的時候,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就可能冒犯你,因為你用來解讀他的,是對他的不信任。那到底是什麼決定我們以「信任感」或是「不信任感」,去填補溝通的間隙或鴻溝呢?是「關係」。

 

竭力保守關係

很多人對「關係」有錯誤的理解,以為關係是靜止的。但關係其實是動態的,並且不斷在起伏改變。而關係起伏的關鍵,取決於雙方願意花多少時間和代價去經營。前一陣子,我女兒迷上了一個中國選秀節目,我認為她花過多時間關注,所以我們經常發生一些摩擦。直到某次我妻子提醒,我才意識到跟女兒的心疏離了。於是我花時間去做功課,研究她喜歡的男藝人,有一天我主動提起那位男藝人並且稱讚他的才華的時候,我女兒的眼睛都發亮了!現在我們經常一起看選秀節目,甚至女兒還會要我晚上陪她一起睡,我們的關係被修復了,我們的心不再疏離。這就是為什麼聖經說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因為關係是需要保護和經營的。

        不同世代建立關係的方式很不一樣,上一代建立關係的方式常是透過一起做事。所以當長輩把事情、責任交給你,代表他肯定你、信任你。但下一代的人建立關係的方式,可能是透過一起吃飯,共享歡樂時光。這個差異在「兩代恩寵之旅」當中就非常明顯:父老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會覺得難得這麼多教會牧者聚集在一起,那當然要多花時間開會討論事情!一定要完成一些事情,聚集才有意義!但是年輕牧者們則是認為,難得大家出來一趟,應該把握機會好好地玩、休息、聊聊近況。這其實沒有對或錯,而且兩邊都有各自的價值觀和理由,也各有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刻意去認識這些差異,可以減少彼此之間不必要的誤會。這一切的基礎,不在於溝通技巧,而在於心與心的連結。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拉近彼此的心?這個時候「橋樑」的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成為連結的橋梁

瑪拉基書四章6節說到:「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彼此轉向,這只是第一步。面對面以後,中間還需要有橋樑幫助連結。橋樑可以幫助兩方看見彼此的價值,認識彼此的心,使大家更靠近,並且走在一起。但是橋樑是很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大家關係很好的時候都不會想到他,但當鴻溝、衝突出現的時候,所有的壓力就都在橋樑上了。他不只需要聆聽理解,也要能引導兩方看見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新的可能性。馬太福音中提到:「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身為神兒女的我們,無論你身處何地,都應該起來扮演橋樑的角色。但為什麼許多的橋樑沒有辦法建立起來?因為關係的建立非常需要時間,很難立竿見影,是一件「沒有效率」的事。但是一定要知道,在關係裡面不能談效率,關係是急不得的、需要花時間、花精神經營。關係的建立要有果效,需要找對方法,並且付上時間的代價。

        基督信仰的根本其實就是關係,不只是我們跟神的關係,也包含我們跟人的關係。我們的受造,就是關係導向的。為什麼在教會裡面,常常聽見服事到 “burn out”?因為所得到的關係支持跟所付出的不成正比,這個時候不信任感就開始出現,誤會產生,傷害造成。當不信任感出現之後,要修復關係所付的代價是十分龐大的,不如一開始就好好建立關係,mind the gap!

        成為橋樑,是我最大的負擔。不只是在教會裡做橋樑、不只是跨年齡或兩代之間的橋樑,更是把「和睦」帶進團隊裡,使團隊真正成為一個家。在目前教會的架構中,我負責的領域包含了香柏牧區、青年牧區和兒少牧區,正好在世代傳承的兩端!我相信神在其中有特別的心意!台北靈糧堂這個大家庭,雖然牧區與福音中心為數眾多,但我們是一個家,彼此是家人,是四代同堂,是令世人羡慕的。當我們今年不斷地談「讓家偉大」,我非常期待看見關係親密的家,因為一個關係疏離的家是不會偉大的 ;而一個關係親密的家,不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有足夠的力量一起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