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不是你嘴巴所說,而是你怎麼活出來!(上)

作者:中亞穆斯林國家宣教士翔鷹口述,凱西飛採訪、報導 來源:期刊 - 20210228靈糧週報 - 2021-02-24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翔鷹在中亞當宣教士的14年間,經歷了兩次政變;去年疫情爆發之際,身旁有一半宣教士朋友都不幸染疫,許多人不敵病毒而離世。回首去年七月底,在台北靈糧堂宣植處牧者的關心、建議下,她在短時間內安頓當地事工,經歷神奇蹟般供應簽證、打包行李,如同逃難般回到丈夫的故鄉韓國。

面對當地的鎖國封城,翔鷹不知道什麼時候還可以回去,但是21年前神對她的宣教呼召,她沒有一天忘過。

2000年,翔鷹被神呼召成為跨文化宣教士,兩年後,雖然家中正面臨經濟重創,她還是決定辭掉工作,進入神學院受裝備,她還記得,有一次靈糧神學院副院長喬美倫老師,在禱告會分享到中亞的需要、現況,當下她淚流滿面,幾乎整整一週的時間,被聖靈的感動抓住。

「我禱告後,鼓起勇氣去見喬老師,說覺得神好像要我去,她鼓勵我繼續禱告、等候神的確認。」翔鷹記憶猶新,在神學院畢業後,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分發到不同教會,只有她還未確認,每一次到不同教會服事兒童時,聖靈總是告訴她:「這裡不是我要你回應的地方。」

後來翔鷹才停止使用自己的方式決定下一步,回到南部老家,跟著爸媽到黃昏市場賣魚乾。父母雖然也是基督徒,當時卻也是無法理解她的狀態,「爸爸看我的眼光,好像我當年的領受錯誤了。我心中一直哭泣,神卻要我不動。」

沒多久,喬美倫老師的一通電話,開啟了翔鷹的回應呼召之路:教會要派出兩個探子到中亞6個月,評估當地狀況,再決定是否要派長宣宣教士。

2007年,那是中亞缺電、沒網路的年代,翔鷹和短宣隊一起到了鄉下的青年中心,擔任漢語、英語老師,和當地穆斯林家庭的年輕學子建立關係。10天後,短宣隊返國,只留下她一人,住在偌大的房子中。

還記得屬靈爭戰來的真實又強烈。短宣隊停留期間,有一晚,翔鷹突然胃絞痛,就好像有人突然從靈裡抓她一把,她推醒身旁的姊妹代禱,這時候,怪事發生,「那是樓梯也沒有燈,只能摸黑上去的地方。門鈴響了好幾次,去開門都沒有人,我們三個人心裡發毛,只好方言禱告。」

還有一次,是翔鷹獨自一人在夜裡,看見惡者握著刀子站在門口,威嚇她不准留下,當時她馬上去開燈,開始方言禱告。「短短6個月中,我學到獨處要練內功,雖然孤單,但當宣教士要能勝過這個爭戰,清楚知道神與我同在。」

翔鷹說,去到世界各地都有屬靈爭戰,有時候宣教士透過教書的名目待在當地,很多時候卻會發現,「福音不是你嘴巴所說,而是你怎麼活出來,特別在危機、壓力、驚慌、超乎預料的事情發生時,你就可以經歷神有多大。」

在中亞該國,憲法保護人民信仰自由,但實際上都是穆斯林家庭為主,只有0.02%、約1萬2000名基督徒。由當地人民成立的教會有350至400間,都是家庭小教會,平均聚會人數不多。至於外國人,雖可以表明基督信仰,卻無法建立教會、公開傳福音。

翔鷹在6個月期間,除了教語言,也邀請這些10至16歲的年輕人到家中,想辦法和他們分享信仰。「他們的神是阿拉,但穆斯林信仰中,很多內容都是抄聖經的,惡者藉此混淆他們的信仰,讓他們覺得兩者其實差不多。」

傳福音非常需要智慧,「難就難在不能說太多,不然若學生回家跟父母說我傳福音,我會被驅趕。」短短的6個月間,看起來沒有明確的斬獲,但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10年後,翔鷹在一場華人的宣教士閉門特會中,遇到當年的學生,當年的小男孩,再次見面,已是20多歲的高帥男子。

這位學生除了感謝翔鷹當年向他傳福音,也表明自己和母親都信主了,不但是這場特會的翻譯人員,隔天即將成為宣教士,被當地教會派出去向同胞傳福音。「當下我得到很大的安慰,一直流淚。」

許多人常問宣教士服事的果效,卻忘了在穆斯林國家,連口中談起耶穌都是被禁止的,翔鷹有感而發:「難道數字、看得到的事工才是做事嗎?別忘了神才是做工的那位。」

去中亞之前,翔鷹連當地通用的俄羅斯話都不會說,經歷了六個月的生活,她靈裡很確信自己要再回去,並且這次,一待就是14年。(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