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社會關懷
愛鄰協會秉持著愛心化行動的理念,只要是有需要的地方,就會有愛鄰協會;而有愛鄰協會的地方,就期待能為當地共榮共好盡一份心力。從急難救助到創傷陪伴;從小孩子的課後輔導再到當地的社區營造,愛鄰協會的服務從原先的災區逐步擴及全台,水筆仔弱勢孩童的課後輔導、開辦了婚姻家庭的課程、組織了新住民及移工的專案服務、更與政府合作長者專案、單親婦女暨家庭服務、經濟貧困的平宅服務等等便如是開展。如今,遍及全台各地的愛鄰辦事處多達117家。愛鄰就像是教會與社會連通的管道,讓耶穌的愛能夠更貼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失喪之人,並串聯政府與民間的人力、物力及金援來使身處於困境的人們有自力更生、轉圜的機會。
愛鄰有許多辦事處主任、督導、社工、義工長年埋身其中,他們因著耶穌愛的激勵,懷抱使命,奮不顧身的在最艱苦的環境中去照料被社會忽略的人們。愛鄰不定期舉辦各地辦事處聚集的分享會,並為在偏遠地區默默辛苦地做一線服務的夥伴們開設身心靈培力課程,藉由彼此的交流,互相激勵。當年耶穌對著無法行動的癱患說:「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吧!」對每位愛鄰同仁而言,環境仍有百般的考驗,但耶穌這句話紮實地成為愛鄰服務的力量。
感謝耶穌,在過去的五年,愛鄰各辦事處的連繫更加密切,更多的資源透過連結流動,服務網拉得更寬也更大,也藉由不斷開設培力課程,提升各辦事處的職能,發掘符合現今世代需求的服務。愛鄰導入數學教具來輔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讓學生們不恐懼數學;與華書基金會交流,將品格教育有系統地融合在英文教材裡面;也和兒童財商學院合作,讓弱勢偏遠的家庭明白理財即是從生活做起金錢的好管家。更連結了萬海基金會、震旦基金會、快樂學習基金會、感恩基金會、扶輪社、陳永泰公益信託、善心人士愛心基金及各地社會大眾捐款等等,這所有的資源都個別成為各地辦事處的後盾。
「老師,我現在是吉他老師了,我會在家鄉留一陣子,有沒有時間給我,我想教教他們彈吉他。」一位孩子這樣回應著。如今,越來越多經由各地愛鄰服務的孩子長大了,他們學成回家時,仍與堅守岡位的愛鄰夥伴連繫。當初他們如何從這裡得到祝福,也盼望能將這樣的祝福帶給新一代的小朋友們。看著他們成長,我們內心感到無比驕傲。
愛是永不止息,只要還有翻轉困境的一絲可能,就值得堅持下去。
耶穌如此,愛鄰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