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期特刊
Download
展開本期文章清單

我心目中的區牧師

作者:文|朱黃傑 來源:期刊 - 2021傳承專刊 - 2021-01-14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前言

在區永亮牧師(以下簡稱區牧師)於2011年7月接任主任牧師之前,我跟他真的不熟,除了開會及主崇聽他傳講信息外,幾乎碰不到面。但我因著在執事會長期配搭服事,也參與當時主任牧師遴選的過程,接收到許多教會領袖們對區牧師的正面訊息。就在同一年,我個人也蒙神的呼召,轉換職場的跑道進入人生的下半場,由營利事業的公司法人轉入非營利組織的財團法人與台北靈糧堂。從2011年5月起,我以不支薪志工的身分,進入教會與區牧師一起同工,也開始了這段近十年的奇妙旅程。以下謹用三個不同的面向,來表達我心目中的區牧師及從他身上我所學習到的一切。

一、我的主管師傅

2011年5月我進入教會,9月中第一次在週五全職同工晨禱會分享如何「作主忠心有見識的好管家」,內容簡而言之,就是「把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上,用對的方法,來做對的事情」。區牧師當下就表示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我想這與他之前曾在美國大型公司,擔任過多年的高階主管有關。他職場豐富的領導與管理經驗,讓我們在管理的理念上能夠相通,也因跟他有共同的語言,從來沒有發生過「有溝沒有通」的障礙。

區牧師是我的頂頭上司之一,也是我在教會服事的師傅,從他身上我學習到許多:

1.在他身上從來感受不到職位的距離感。他是一位柔和謙卑的僕人型老闆,他幾乎不動怒氣,也不見他嚴詞責備過人。

2.他盼望教會是有規矩與秩序。因此特別看重各項制度與標準作業流程(SOP)的建立,他自己很尊重與按照體制辦事,從來不見有那種大權在握,獨斷獨行的霸氣。Simple (化繁為簡)與 Focus(聚焦/專注)是他做事的基本態度。

3.他擅長於團隊運作的模式。他看重團隊的經營,也透過團隊的集體聆聽,意見交流,一起來分辨察驗神的旨意。

4.他很會成全人,也很敢用人。對於所用的人在體制內充分授權與信任。他大膽地啟用職場的信徒領袖參與教會各種事工,他的觀念是「職場的經驗進入教會,而教會的牧養進入職場」。

5.他是少數會用數字做管理的牧師。他不只是看報表讀數字,更會做因果性、關聯性與趨勢性分析。他也會用數字的呈現與他自己每天在教會現場,所觀察或經歷到的實況做對比與印證,以確實掌握教會的現況。我想這跟他曾管理過大工廠的臨場經驗有關。

6.他是能夠承擔責任的上司,不會爭功諉過、推卸責任。他做他該做的事,下他該下的決定,然後承擔所有的結果與責任。

7.積極面對問題與用心解決問題。我每次遇到難題去請示他時,如果沒有立即的答案,也會有解題方向的提示。也難怪十多年前一位管理處長叫區牧師為 Wise Man(智者)。

跟他同工有時真像是與傑出的職場CEO共事一般,做事深思熟慮,不恥下問,決策清楚,看重過程,領導團隊有肩膀與擔當。唯一可挑剔的是,他有時辭不達意,要靠上下文或舉例來推敲,也難怪他曾說自己不會講話,我想他除了謙虛外,也是有點自知之明。

二、我的牧師與教師

區牧師是我的牧者,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神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1.透過講台信息在牧養我。區牧師主日的信息傳講,我一定聽兩遍不同堂次。因他除了信息的組織架構不變外,每一堂都會按照聖靈的帶領而有不同的重點與例證,這當中就有許多的亮光。他藉著神的話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透過神的靈來認識神、渴慕神與經歷神。我相信這個過程對我及每位信徒都是屬靈的饗宴。

2.每週四次的早亮光晨禱靈修,是我每週四個小時的聖經裝備課程。只是我是每晚在家聽錄音,早亮光成為我的晚亮光。透過區牧師逐節解經的功力,在個人靈命成長的天路歷程中,幫助我「破碎」了不少老我的綑綁與挾制。

3.他在我們每天的溝通討論中,把握實際案例對我做機會教育,跟我分享他的經驗、領受與亮光,不單解決實際的問題,也藉此來裝備提升我的眼界與屬靈生命。

4.他為同工開「解經式講道」的訓練課程,因他看重正確的解經。我去他辦公室時經常看到他在準備講章,聖經及研經用的英文參考書(幾乎翻破)堆在辦公桌上,給我造成很大的啟發,我甚至準備了同樣的釋經參考書在研究。

5.區牧師對於一般的屬靈書籍似乎不太關注,他難得推薦一本新書。他常推薦書的作者幾乎都已經安息在主裡面了,例如:斯托得(John Stott)、倪柝聲、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章伯斯(Oswald Chambers)、F.F.布魯斯(F.F. Bruce) 、戈登.費依(Gordon Fee)等。他所推薦的書籍,我也盡量去收集研讀,在靈命的建造上讓我獲益良多。

6.區牧師不大走「跟風」的路線。台灣教會界常會集體學習與效法一些新的策略,一時風起雲湧。區牧師大多處之以淡,他一定會去研究與思考,也會分辨與察驗,也會將優點吸收轉化供我們教會應用。區牧師認為神量給每個教會的託付並不相同,必須要經過一個內化的調整過程,才能真正截長補短發生果效。

7.他安排、也鼓勵我站主日講台傳講信息,給我操練的機會。我還記得第一次是他要我代班,因他要回美國,無法講宣教大樓第一及三堂的國語主崇。當時我很意外也很膽怯,他直說兩次「你可以的!」幫我打氣。第二年又因原講員無法出席,區牧師又要我下場代打。後來,他就直接每年固定排我一次到兩次講主崇信息。他也會提醒我某篇信息太長,最好分兩次講。有次我跟他說,我準備的材料與內容太多,不知如何取捨,他只回我說要「多講」,我想這是他的經驗之談。

我雖然不常講道,卻對準備過程中的讀經、解經與釋經,將經文從區牧師所教導的「那時那地」進到「此時此地」的過程深深著迷。這也影響我日常讀經的態度,力求真實了解經文的原意與應用,我想這大概就是區牧師藉著推我上講台,希望我真正學習到的功課與操練。

三、我屬靈的父兄與效法的對象

這些年近距離跟在區牧師身邊,很自然會被他的人格所影響。他是我屬靈上的遮蓋,我發現他跟我過去在職場所跟隨過許多優秀傑出的老闆最大的不同,是他不僅心中有神,他更是全心尊主為大,凡事尋求與明白神的旨意,且靠神全力去落實執行。這也和他與神有親密的連結,經常住在基督裡享受豐盛的內在生活有關。呈現在外的有:

1.發呆:他一有空檔常會把握機會,透過禱告與默想與主連線。

2.簡樸:他的生活簡單,所需夠用就好,有一顆充滿感恩與知足的心。他年輕時候也是很講究吃穿,尤其對小跑車情有獨鍾。有一次我搭他的便車從山莊回宣教大樓,被三輛超跑超車,我都還沒看清楚,區牧師已將三台超跑的廠牌及型號隨口說出來。他也曾說,他的房子應該是越住越小,我想他是準備好將來要搬到天上的大房子。

3.行道:區牧師不僅講道,更是行道,是一位知行合一,現身說法的牧者。他常常說人要被「破碎」,我也知道他認為他還在被神破碎的過程中,因為他有一次跟我說,他還時常在「對付」名利與驕傲的引誘與試探。他真是以「像主耶穌基督」為人生的命定與目標。

4.用愛心與人相交他不太跟人交際,也不喜歡繁文縟節。他與人相交好似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過倒也是細水長流、不絕如縷,平淡之中滿了關心與愛心。

5.有所為、有所不為他曾告訴我「傳道人很多時候是不方便的」。他雖是自由自在的,但是他很看重自己傳道人的尊貴身分,不讓自己的自由成為弟兄姊妹的絆腳石。他不穿華服,不住華廈,不重美酒美食,不開名車。他甚至刻意不讓區師母直接參與教會的服事,這些年區師母沒有領取教會的薪資,不是她沒有能力參與教會的事奉,而是區牧師刻意將師母定位為他個人與教會堅定的代禱者。

6.透明度很高區牧師是一位經得起檢驗的牧者,他不論台上台下,人前人後,在家在外,都是表裡一致,也因此沒有任何見不得人的事,被誤會時都能坦然與坦蕩來面對。

7.具有豐富與深度的靈恩經歷:雖然很少見他實作,但是功力深厚,成為聖靈能力的出口。我曾有機會陪伴他在追求聖靈的聚會中,配搭他對人的服事,作為扶人的幫手,我都經歷到聖靈的能力,而感動到淚流滿面。

結語繼續地追隨與效法區牧師正如同他追隨與效法基督一樣

區牧師將由主任牧師轉任顧問牧師,進入他人生中另一個新季節,專心做他當年回台灣時神所託付的基層事工與職場教會。我個人很高興與榮幸,能在這兩個領域中繼續追隨區牧師,並盡我棉薄之力。我願意繼續效法區牧師,正如同他效法基督一樣!

(作者為本堂執事會副主席、主任牧師治理小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