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輯部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卅多年前,周神助牧師接到數年沒有聯繫的巴柝聲牧師從英國來信。信上說,神感動他要把以賽亞書五十四章2節給台北靈糧堂:「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1989年2月,巴牧師來台告訴台北靈糧堂:「靈糧堂應當要從一個內向的耶路撒冷教會,轉型成外向的安提阿教會。」同年四月,泰國曼谷希望教會賽克牧師(Rev. Kriengsak Chareonwongsak)來台舉辦復興特會,他同樣也分享了以賽亞書五十四章1~3節。這接二連三的提醒,彷彿是上帝對台北靈糧堂發出邀請,要更多參與在祂國度的建造,於是台北靈糧堂回應了這樣的呼召,積極參與在宣教植堂的行列中。
為了栽培大量工人,台北靈糧堂於1990年成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設址宣教大樓,七樓做教室,十一樓則是神學生宿舍,圖書館和辦公室都很小,行政同工只有一位。當時甚至規定神學生只能走樓梯,為了訓練開拓的心志!第一、二屆畢業的黃英豪牧師夫婦表示:「當時神學院專任的老師並不多,所以到其他神學院聘請『名師』來替我們上課,為我們打下良好的基礎,教會真的很用心在訓練工人。」也因著這樣的訓練,神學院初期雖然場地簡陋,資源也不多,但仍訓練出一批批精良的神國將領,包括花蓮靈糧堂蔡俊杰牧師、蘭陽靈糧堂黃英豪牧師、泰北宣教士卓映雪牧師、泰北靈神院長李暢榮牧師等。
神學院的成立,為植堂、宣教帶來一股新的動力,當時的神學生領受相同的心志——畢業後不留在台北,都出去開拓,甚至有神學生週間上課,週末就已經在開拓教會。林口靈糧堂的開拓,就是由三重靈糧堂萬小運牧師,帶著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第一屆的四位神學生,與服務於林口長庚醫院的基督徒醫師邱維超弟兄所開拓建立的。爾後,新竹靈糧堂、蘭陽靈糧堂、木柵靈糧堂等分堂,也是由靈神的學生在學時或是畢業後所參與開拓的。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的成立,對於宣教植堂有實質上的助益,但靈糧堂正式進入大量開拓的時期,是在1998年的「強本南進」時期。
當時台北靈糧堂內部剛轉型為分區牧養的型態,且在禱告中領受「強本南進」的宣教植堂策略,所以將台灣分為六大區,由牧區認領進行植堂工作,各區紛紛提出自己的「強本」及「南進」策略,並動員各牧區小組共同參與和協助。各區認領的區域如下:中區——嘉義、台南、基隆;東區——台中市、彰化、雲林、澎湖;東南區——高雄、屏東、馬祖;西區——台東、花蓮、宜蘭;西南區——南投、台中縣;北區——桃園、新竹、苗栗、金門。各區積極裝備同工、禱告行軍、差派福音隊到認領地區,讓植堂開拓不再是植堂處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隨著強本南進策略的穩定,後來又發展了強本西進,以及強本全進的策略。自1998年提出強本南進策略後的十五年間,靈糧堂在海內外建立了超過109間分堂。而截至目前為止(2019年8月26日),全球的靈糧堂已經達到530間,在台灣就有207間靈糧堂或靈糧福音中心。感謝神,願意揀選靈糧堂與祂國度在地上的彰顯有份,也感謝當初願意回應上帝邀請的眾牧者、弟兄姊妹,讓靈糧堂得以不斷見證上帝的信實和榮耀!當上帝發出邀請,我們已讀,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