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楊金章 來源:期刊 - 2019靈糧季刊第二季 - 2019-04-26出版 類別:信仰真理
前言
耶穌建造的教會(希臘原文ekklesia),不只是「一群被呼召出來的人聚集」,而是「使徒性教會」、地上的「天國議會」!
以琳書房2018年12月出版《Ekklesia Rising天國議會正興起》一書(丁恩.布里格斯Dean Briggs著)從聖經的角度闡釋「教會是天國議會」,非常合乎聖經真理,推薦大家可以研讀、查驗。
本文希望藉著有限篇幅,從聖經的觀點補述,更深確認「教會是天國議會」是耶穌建造教會的本意。「天國議會」也是「使徒性教會」的重要本質。
開宗明義
教會ekklesia 翻譯成「天國議會」,從聖經的背景、上下文(context)、功能、內證外證來看,應該是「最正確的翻譯」。正確的翻譯帶來正確的理解與行動。
耶穌是第一個天國使徒(參來三1),差耶穌來的(參太十40),就是天父。教會是「主耶穌的教會」(參太十六18),所以探討什麼是「使徒性教會」?最無爭論的起點應該回到第一位天國使徒——耶穌,探索耶穌對「使徒性教會」最可能的設計。祂眼中的原型教會(proto type ekklesia)就是「使徒性教會」的原型。
「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啊,你們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Apostle, 原文編號652)、為大祭司的耶穌。」(來三1)
「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send, 希臘原文apostello, 原文編號649)我來的。」(太十40)
所以,雖然教會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但探討方向仍要先對準「房角石」耶穌,因為祂身具五重職事,使徒與先知職分也從耶穌而來。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二20)
一、耶穌是第一位天國使徒
「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啊,你們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Apostle, 原文編號652)、為大祭司的耶穌。他為那設立他的盡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盡忠(faithful, 原文編號4103)一樣。」(來三1~2)
耶穌是「使徒」與「大祭司」(Apostle and High Priest)。
使徒(apostle)在耶穌時代是一個「政治性用語」。頻頻征戰的羅馬帝國,在打勝戰之後,除了回報好消息(福音,定義請參附圖三)外,接著會派遣使者(使徒)代表羅馬帝國、皇帝到殖民地,將殖民地的文化轉化為羅馬帝國文化。
使徒必須忠於羅馬帝國、皇帝,按著羅馬帝國的文化、皇帝的想法(亦即藍圖)轉化殖民地,這才能稱為忠心(忠心原意是「令人放心trusty」)。
耶穌被稱為盡忠(參來三2),是因為祂按著天父交付的藍圖在地上建立天國、建立教會ekklesia、「在地如在天」,祂是令天父放心的使徒。
如果耶穌對教會的定義真的是「天國議會」,我們是否要按著這樣的藍圖與主一同建造教會,才是「對主忠心」、能「讓主放心」?
二、耶穌啟示彼得,什麼是「教會」?
(參太十六13~19,十八14~20)
在四福音書的記載中,耶穌只提過兩次教會(ekklesia,希臘原文編號1577),分別在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十八章17節。
耶穌實境教導眾門徒有關「教會ekklesia」的功能
耶穌當時在想什麼?彼得的理解是什麼?耶穌為何帶門徒們到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
該撒利亞腓立比、黑門山的附近是當時被公認屬靈黑暗權勢影響最深的地方(參附圖二)。門徒們過去被耶穌差派出去醫病、趕鬼有豐富經驗,對黑暗權勢並不陌生,耶穌的目的是什麼?
該撒利亞腓立比位於黑門山(Hermon)的山腳,而黑門山附近的高地從舊約開始就是拜偶像的地方,「但」支派更因為在附近築邱壇,被神從十二支派除名。該撒利亞腓立比有巨大的磐石,在磐石山腳、山壁供奉著各個假神,故這磐石也稱為眾神之石(Rock of the gods)。其中潘(Pan)的洞穴過去有豐富的水源,傳說是通往陰間的門戶,稱為陰間的門(Gates of Hades)。潘的父親是希臘神祇荷米斯(Hermes),掌管亡靈的接引。
基於以上這些背景,教會ekklesia 最好的翻譯是地上的「天國議會」,說明如下:
耶穌刻意將門徒帶到該地,教導門徒「教會ekklesia」設立的目的:建立在這磐石(註2)上(this rock, 指的是附圖二的眾神之石)的「陰間的門、權柄」(附圖二、潘洞穴後之黑暗權勢)不能勝過教會ekklesia,並且「天國的權柄」將要勝過「陰間的權柄」。
教會ekklesia,必須具備對抗黑暗權勢的功能,這是耶穌主要的訴求之一。(教會論書卷以弗所書第六章13節結論,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重點同樣回應耶穌的對於ekklesia的教導:屬靈爭戰)。
耶穌傳道的中心主軸一直都是「天國」,因此當彼得領受啟示,認出耶穌「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詩篇第二篇的預言、啟示就鮮活起來,關乎「國度」、「權柄」。
「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詩二7~8)
因此,在這啟示之後耶穌告訴彼得「我的教會ekklesia」,若解讀ekklesia是「天國議會」,是要來進入、學習彌賽亞國度的治理,是水到渠成的說法與理解。
小結
從以上的探索可推論,教會ekklesia最好的翻譯是地上的「天國議會」,
主要功能之一是國度的治理、與黑暗的權勢的抗衡。
(註:對於「磐石」傳統上的理解,或許主耶穌有一語雙關、一語多關的涵意,另指「基督」或「信仰告白」等)
三、天國的鑰匙是什麼?
教會ekklesia可以勝過陰間的權柄嗎?馬太福音十六章19節提到「天國的鑰匙」是關鍵(key)。「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十六19)
什麼是「天國的鑰匙」?就是「啟示的鑰匙」,從幾方面來探討:
綜合上述,當耶穌對彼得說要將天國的鑰匙(複數)給他時候,天國鑰匙最合理的解釋指的是:「啟示的鑰匙」。
四、啟示、順服、天國權柄、使徒性教會
五、使徒性教會之始、之匙
天國鑰匙給誰?主應許將天國鑰匙(複數)給祂所授權的人,在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說將(will)要給使徒彼得。
到了五旬節(使徒行傳第二章)。彼得在門徒們大說方言之際,起來高聲說、解釋門徒們的屬靈反應,「他們正在應驗舊約先知約珥所預言的…….說預言、見異象、做異夢……」。
說方言,其實是說「需要翻譯出來的預言、啟示」。彼得領受了耶穌應許給他的「啟示的鑰匙」、「天國的鑰匙」!使徒們、門徒們都被聖靈充滿,不僅如此,他們原都熟讀(舊約)聖經、跟過耶穌、同心合意禱告,有資格拿起天國的鑰匙,得著天國的權柄、勝過黑暗的權柄、大有能力的服事神。
「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徒二16~18)
因此,使徒性的教會,需要領受「天國的鑰匙」!
結論
(作者為汐止152靈糧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