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德安牧師(台北靈糧堂治理小組成員、牧養二處處長)、慕真整理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教會事工
這些年來,台北靈糧堂的組織架構因應需要逐年調整,自2017年成立主任牧師治理小組後,牧養處目前分「牧養一處」及「牧養二處」,含蓋了大多數牧區,(不包括基層福音中心及其遮蓋的福音中心等)。而國際語言的牧區(英語、印尼語、菲律賓語、越語等)因為接觸牧養不同語言的族群,教會慢慢走向國際化,改隸屬國度事奉處的國際事工中心。
周巽正牧師代表年輕世代的崛起,負責「牧養一處」,遮蓋並連結青年、兒童、年長、週日晚崇等牧區。我則負責「牧養二處」,牧養成人牧區,包括東南區、本土語言(國語、台語、客語),並遮蓋北區、東西中區、西南區。整體牧養含蓋了主日講台信息、小組長季會、各種裝備課程,及研經特會、禱告會等;在牧養上,轉型為使徒性門徒小組教會後,小組門訓的落實並未改變。
落實門訓 帶下天國文化
一直以來,牧養處注重信仰生活化,透過各種教導和門訓裝備提醒弟兄姊妹,當將信仰落實在生活、家庭、職場中,將基督豐盛榮美的生命活出來,成為世上的鹽和光。
「教會」原意是被耶穌基督呼召出來的一群人,因此教會可以在家庭、也可以在職場。基督徒若認為教會就是指教堂建築物所在地,就失去上帝設立教會的目的。
這幾年講台信息不斷呼籲兄姊跳脫傳統的教會觀,強調「職場教會」的重要性,即「教會在職場」。如果所在的職場只有你一位基督徒,除了努力認真工作外,你也被賦予傳福音,領人歸主、門徒訓練、禱告,將天國文化帶入職場的使命與呼召。如果帶領信主的包括主管、老闆,那麼翻轉的不只是個人的生命與價值觀,整個職場也將充滿天國文化。
如果你是家裡第一位信主的基督徒,除了每天為親人歸主禱告外,透過信仰的力量,不但生命改變,夫妻、親子關係也連帶改變,這就是將天國文化落實在家庭生活。
為了要幫助兄姊落實信仰生活化,並回應社會議題,裝備中心也隨著教會成長、牧養、門訓腳步的需要,將課程內容不斷地作調整及更新;除了費心安排各種豐富的課程,並增添影音設備朝科技化邁進,讓弟兄姊妹無論是親自上課,或以遠端線上收看,均能透過教會的裝備課程,在真理上扎根,並活出豐富的生命。
教會牧養的更新、突破與擴張
區牧師訂下教會三大方向和策略是:宣教植堂、職場轉化、家庭見證。在這策略下,牧養方式也不斷的更新調整,其中,主日晚崇的職場小組是在一般小組之外,讓職種同質性的弟兄姊妹聚在一起,邀請各領域資歷豐富的前輩分享,以真理為出發點,將其豐富的專業領域經驗與領受傳承給年輕一輩,縮短他們摸索的路程,互相學習如何把天國文化帶到各自的領域中。不僅職場小組,一般地區型小組也可根據需要,同質性的弟兄姊妹聚在一起;彼此鞤助,使生命交流擴張,讓皮袋(基督徒的生命)繼續保持彈性而不僵化。
針對社會少子化,年輕家長越來越注重孩子的需要此一現象,成人牧區也開始加強關注牧養社青族群,其特色是孩子都屬於幼齡階段,他們有共同的成長背景與話題,內聚力強。因此教會針對其需要,安排適合他們的週六社青崇拜,亦將規劃合適幼齡孩子的活動空間,期待吸引更多年輕家長帶著孩子來。此外,位在愛鄰樓的KC館,吸引許多幼齡兒童家長帶著孩子來玩,這群人是教會開放空間以來主動走進教會,正是我們能接觸並傳福音的對象。
面對社會步入高齡化,陪伴、照顧、靈魂得救的需要迫在眉睫,因此教會規劃友善的空間,如:樂樂館,設計適合高齡者日照活動,並透過香柏牧區、益人學苑、台語長春團契等,接觸吸引社區銀髮族。期能進一步帶領他們信主受洗,加入教會大家庭的牧養系統,使年老者心靈有所歸屬。
牧養處除牧養本堂弟兄姊妹,亦同時建造、堅固各靈糧福音中心。在牧養上,靈糧福音中心與總部連結很深,除了小組長季會、福音中心平台(共進會),每月一、三週主日信息的連線,將異象和訓練連結在一起。透過牧區所牧養的人數,約有超過三分之一是靈糧福音中心的兄姊。在雙北各個行政區內,建立靈糧福音中心,不僅是為了福音外展,更盼望帶出城市的轉化。
未來的展望
基督徒不當只有參加主日崇拜或小組,乃是在教會牧養體系下,生命被成全、成熟長大,越來越有基督美好的樣式。台北靈糧堂已65週年,我們期待教會在聖靈的帶領下,繼續走在神的心意裡,因此我們除了要警覺,檢視自己哪裡老化、僵化,需要不斷的更新改變,也要以重新歸零、超越的心態,持續邁向榮耀。我們接受許多裝備,不是只在教堂裡聚會,而是「去」到百分之九十幾尚不認識主的群體中,活出主的生命,帶領更多人歸向主,轉化社會。
神的家(教會)不是為了養老,也不是培養宅男宅女或屬靈的媽寶,而是當神的兒女從神的家裡獲得溫暖與牧養,重新得力後,開始走出去,關心社區鄰舍、職場同事、學校師生等等的需要,將神的國度擴展,將天國帶進人群。
「轉化」是弟兄姊妹當前最大的挑戰,而門訓的過程就是轉化。當我們順服神的心意,遵行主的話,必然經歷神所賜的能力與恩典,帶來地的轉化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