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作者:吳淑惠 來源:期刊 - 20181104靈糧週報 - 2018-10-31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我的女兒今年50多歲了,陪伴她走過了半個世紀,始終如對待3歲小孩般疼惜。如今,我年逾古稀,動作不如以往,女兒的退化更快。我倆一起變老,老年人的疾病她也不能倖免,當我做老人健檢時,也帶她做體檢。

九年前,她完全沒有徵兆地罹患乳癌。她不會訴說哪裡不適,我只能察言觀色,揣測她的病情,陪她就醫。到醫院做電療的那40天,女兒每天早上8點,準時到台大醫院報到。進入治療室,她向醫護人員及患者問安,還向人訴說,她沒有亂動,讓整間治療室的氣氛頓時熱絡起來。醫護人員說遇到的患者大多是憂愁滿面,但是女兒一來,便製造熱鬧氛圍,讓他們的心情也豁然開朗,女兒因此贏得「最配合又最快樂的病人」的美名。

歷經年年的追蹤,從抽血、超音波到乳房攝影,我們平安地熬了過來。雖然辛苦,但不是重擔。因為我非常樂意陪伴她,現在我還能扶持她,是我倆的福氣。

記得有回做乳房攝影,時間拖了很久。醫生說因女兒身體有移動造成影像模糊,拍了一次又一次都不成功,最後要我入攝影室安撫她的情緒,並在拍攝時抱緊她的身體:我看到女兒眼眶泛淚,卻臉露微笑對著我。事隔不久,我也做了乳房攝影,才親嚐那種痛楚,憶起她的微笑淚眼,心裡像錘子狠狠重擊般難受。往後只要又進行乳房攝影,我一定主動進攝影室抱住女兒,醫生對我說:「媽媽,你辛苦了!」我忍不住熱淚盈眶。

雖然每回進診療室,我無限的憐惜與不捨,但當我看著她充滿笑意又很乖順的臉龐,便丟掉了一切煩憂。

為保持健康,我倆日日早起做毛巾操,晴雨不斷,從不賴床。有時我的體力實在不夠,但為協助女兒復健,依舊陪伴她做操。晴天的早晨,我們手牽著手,享受迎面吹來的涼風。雨天我們共撐一把傘,聆聽雨水打落傘面的滴答聲,享受雨中漫步的樂趣。

女兒白天在某個智能發展中心上課。我帶她搭車上學,下午再到學校接她回家。我們經常一起出門,她像是我的拐杖,互相攙扶過馬路;睡前她會用瓷湯匙為我刮背,若沒叫她停手她便會一直做下去,讓我很窩心。以前覺得她是我的累贅,現在我老了,才發現她是我最好的陪伴。

我們也常跟著旅行團走遍台灣多處景點:搭乘捷運到淡水漁人碼頭,坐著渡輪到八里水岸;坐公車到野柳看女王頭;搭乘飛機到金門,走過饒富古早味的老街……我的智障女兒,讓我忘記自己已經變老。

(作者為喜樂家族家長;原文刊登於2016年8月18日聯合報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