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區永亮(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信仰真理
我在1997年正式進到靈糧堂服事,迄今已經23年。從我接受周神助牧師的邀請進入靈糧堂成為同工,到2011年接下主任牧師一職,這些年來,我真是看到神的恩典與祝福,親身經歷到教會的成長。
更新、突破與轉化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是我的呼召與責任。自2011年接任主任牧師以來,我就一直在為傳承做準備,期望能看到整個教會不僅有一個可以永續發展的架構,並將人才放在對的位置。因此接任主任牧師後,除了在組織架構上的調整,第二年起,我開始專心帶領各部門領袖,而為要成全弟兄姊妹,也邀請一些具有專業、生命成熟的人才進到教會,與教會同工一起配搭。這些年來已經有許多果效顯明出來,特別這兩年來,教會在治理及事工管理上有很大突破。
另一方面,自從接任主任牧師後,我知道教會有這麼多事工,自己不可能樣樣參與,而神讓我知道有兩件事情一定要參與,第一是禱告事工,第二是宣植事工。接著,在2012年我們明確訂出教會的目標是「轉化、家庭、宣植」。慢慢地,看到神在當中的工作和一些果效。
我們在這地成立教會,就有責任要成為這地的祝福,當家庭恢復關係和次序、家庭生活健康蒙福時,弟兄姊妹就有能力轉化、參與宣教植堂。宣植處在這些年來有很大的翻轉,明顯看到許多更新和突破。
這兩年來,教會有許多事工開始進來,讓這三個目標更加清楚、完整,且具體可行。
1.提升為家庭事工處,滿足不同族需要
兒少、青年、成人的事工,在教會是不同的三大區塊,也各自進行家庭事工,因著每個族群對家庭事工的需要不同,因此分別著重在親子關係、教養孩子、夫妻關係。而教會的家庭事工中心所服事的範圍與事工內容,過去是比較針對成人的需要,但我更希望可以滿足不同族群的需要,整合各個年齡層會遇到的問題。
因此,原本隸屬成人牧區下的「家庭事工中心」,從今年6月起提升為「家庭事工處」,期待未來教會在家庭事工的各個面向,都能夠更加完備。
2.成立創新育成中心
今年6月,我們新成立了「創新育成中心」。有些人將台北靈糧堂視為一個指標性的教會,所以一些教會會來詢問我們的意見,也有些跨教會的事工或專案會由我們來執行。這幾年來,我特別覺得需要一個部門,有點像企業的R&D部門,來幫我評估每個案子或事工,是否教會可以接?在教會事工中佔的比重為何?……這些決定都不容易。而且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能輕易更改,因此必須要有策略以及具體的目標、方向、做法等。若能預先做好評估,我才能跟同工具體地討論、做決定。特別是現在走向職場教會,我們需要知道弟兄姊妹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他們的負擔是甚麼?例如:若沒有足夠的人可以參與蓋房子,我們就不能接下蓋房子的案子。
這就是「創新育成中心」成立的目的,也是這個部門所要做的事。現在有些案子,教會已經在進行討論評估,是否需要做?要做哪些部分?將會由專業的弟兄姊妹來協助我做決定。
3.興建愛鄰樓,向社區打開大門
當教會買了兩塊畸零地,跟宣教大樓的後花園一起重新規劃,在2015年動工興建新大樓——愛鄰樓,神就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向社區打開大門。
以前,想要邀請人進到教會,並不是那麼容易,但是當愛鄰樓蓋好後,就有更多空間開設課程和崇拜聚會。愛鄰樓有樂齡樂活館、KC育兒友善園、圖書閱覽室、崇拜會堂,除了定期舉辦長者共餐、講座等活動,還有社青崇拜和天使心家族親子崇拜。從2017年6月24日開幕迄今,吸引了許多大安區的居民走進教會,甚至這一期益人學苑開設的課程活動,有上千人次報名,還有人早上5點就來排隊報名。感謝神!原本我們只是為了場地不夠而新建愛鄰樓,但神的心意超過所求所想,讓教會藉此對社區產生了影響力。
治理與傳承的挑戰
帶領團隊會面臨許多的挑戰,不論任何組織,「帶人」是最大的挑戰。有些人有才幹,但不願意被神用,因為他跟大家的看法不同,不願意在團隊中委身;有些人才幹比較弱一點,需要被放在適合的地方。帶團隊往前走,必須先處理人的問題。
教會與企業不同,企業有一套規矩,但在教會的治理,困難在於「權責不分」,譬如:牧者領袖要作一件事情,底下的人若不認同,就會說沒有感動、不是神的呼召;如果牧者嚴格一點,可能會被人認為沒有愛心……。因此整體的績效很難提升。
所以,一直以來,我的作法是:先了解同工,然後傳遞對部門的異象、期待,讓大家有共識,之後,再跟同工談,才開始做調整的工作,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工作位子上;接著,裝備訓練,帶出新的工作。教會的同工這麼多,所以我們先從人力精簡和縮編開始,調整制度後,再用裁撤的名額開始新事工。
教會做了許多的整合,是為了將來可以走得更長遠。組織架構調整後,需要有新的同工進來,做傳承、交棒的工作,培養下一代的接班人。人是團隊中最重要的,這幾年來,我調整了超過50人,做這樣的調整需要忍耐、智慧和神的憐憫;現在我們的團隊跟以前很不同,因為環境在變,教會團隊一定要勇於接受挑戰和創新。
另外,台北靈糧堂在事工的整合與組織架構,經過幾次調整後,無論是制度和事工都已逐漸步上軌道,所以我覺得應該成立「主任牧師治理小組」,由一個團隊來共同分工,可讓事工更有果效。2017年11月成立「主任牧師治理小組」,成員有朱黃傑執事、林德安牧師與周巽正牧師。這三位成員雖然每人執行的責任不同,但理念和思想一致,他們共同運作迄今已經蠻成熟了,盼望教會未來照此治理模式繼續往前,一起走在神的心意中。
未來的期許
台北靈糧堂65年來,在神的恩寵和祝福中,不斷地經歷更新和成長。這不是因著某一個人,是由於整個愛主的團隊,為了主,放下自己,完成主的心意。「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已發生在我們的教會中,當然我們還需要繼續往前走,我相信神會透過一些學習,供應、保護我們,讓我們更加成熟。未來,我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更準確、更廣,因為我們的人多,當中不同的專長也多,事情就比較容易做成。
我們的教會不只是要做宣教工作,而是要成為宣教的教會;不只是在職場上作鹽作光,而是要成為職場教會。今年是落實的一年,神要帶領整個教會一起前進,特別在教會三大目標方向,我們期望能在2020年看到這些事工一一開花結果。
讓我們繼續往前走,期待神透過教會來彰顯祂的心意,讓許多人不僅聽見福音,並且從我們身上看到見證、看見這位榮耀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