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區永亮(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信仰真理
教會是「一群被呼召出來的人」。最近很多人在談「Ekklesia」(註),這個字源自耶穌時代,當羅馬人征服很多地方後,羅馬政府派官員、軍隊進駐時,會找一群在職場有專業的人士,這群人可能是從小在羅馬城市長大,或是來羅馬受訓,所以他們熟悉羅馬文化,然後這些專業的人跟著政府的官員去到那個城市,居住在當地,讓羅馬的文化影響那個城市的文化。所以那個城市不僅是被羅馬統治,還被羅馬同化。
耶穌用「Ekklesia」這個字,代表神派了一群天國子民,也就是「教會」,要影響這個環境,帶下天國的文化。
教會要影響這地
弟兄姊妹,當我們在一間公司工作,一定要問神:「祢要我做什麼?」「給我的資源是什麼?」選工作不是選薪水高、放假多,而是,我適合這個工作嗎?在這個環境中,可以發揮個人的理念和基督徒的原則嗎?我這些年來只知道:神把我放在工作崗位上,不只是以生命的品格來為主作見證,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活出基督的能力來改變職場的環境。
過去,我們在七大山頭的影響力不夠大,不過這幾年來,我們慢慢看重職場宣教。職場的弟兄姊妹是受膏者中的君王身分,神把他們放在不同的崗位,並把資源、權柄、能力賜給他們,他們需要發揮該有的功能;當他們在職場上按神的心意去行,事情就會發生。
君王如果做得好,跟先知有分不開的關係。從某個角度,教會要發揮先知的功能,幫助君王做對的決定,好叫他們在職場站立得穩。
另外,聖經提到:「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擁有權柄、能力、資源和影響力時,就很容易靠自己。他可能會覺得,為什麼還需要禱告?認為他只要下個命令,事情就可以完成,根本不用禱告尋求。所以教會要在君王旁邊發揮祭司的功能,保守這位君王不要忘記持續地依靠神、親近神。
君王、祭司、先知三個受膏者的角色,若能夠更加結合在一起,我相信對職場的基督徒會發揮更有效的影響力。
發展職場教會
神提醒我,教會要更深聚焦牧養在職場的弟兄姊妹,跟他們站在一起,將真理落實在職場。現在星期日晚上的晚崇拜,講員會比較多從職場的角度傳講信息,結束後職場小組也會進行討論,希望能對弟兄姊妹在職場發揮功能帶來更大的幫助。
未來,我希望教會就是七大山頭。不同的教會的弟兄姊妹,在同一個職場中,不見得容易一起同工;然而在同一個教會、領受同樣的異象、受同樣裝備的弟兄姊妹,一起同工總是比較容易些。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跟別人合一,而是從異象能夠落實的角度來看。
因此,我們不是站在山下,要站在山頭,先把教會中七個山頭的弟兄姊妹組織起來,讓資源可以整合。譬如,如果我們覺得教材不好,我們就可以自己來做教材,但教材需要有人編、要有錢印、還要有人推動,這就要跟企業界合作,甚至政治界、教育界都需要一起合作。而且需要有一個智囊團來評估這樣的案子要多少經費、多少人、時間、可能發揮的果效。我們現在還沒有這個力量,所以我們需要進到山頭。我期待教會可以動起來,使教會成為七大山頭。
弱勢轉化與職場轉化
從舊約到新約都講到,對弱勢者要有具體的關心,這是聖經很清楚的原則。
不只是基層勞工才是弱勢,在社會不同層次中的不公平、不公義,都是弱勢。例如,在老闆下面的員工,從某個角度來看就是弱勢。如果弱勢要改變,那些所謂的強勢或優勢一定要有所看見。所以職場轉化成為弱勢轉化必須的條件;如果職場中比較強勢的不轉化、不走在神的公義公平裡,那麼,弱勢者永遠是弱勢。所以相對處於強勢的職場領袖,需要對轉化有負擔——進到公義公平中,這就是將信仰帶進生活。
這些年來,我覺得神在靈糧堂做很奇妙的工作,特別是從五重職事開始,因為神知道教會不是單靠幾個有能力的人,而是一群人。
我看過有位先知寫到,為什麼在這個地方神造訪,但是沒有復興?他說,因為神找不到地方可以落腳,所以坐一坐就走了。因為那地方很喜歡神的造訪(visitation),但是不喜歡神住在當中(inhabitation)。他還講到,如果基督是教會的頭,祂找身子時,有些教會全都是手、或全都是腳,頭會跟不完整的身子連結在一起嗎?所以神一直在找一個健康、健全的身子。
我認為神喜歡住在我們當中;十幾年來,我們教會的五重職事這樣走過來,希望教會成為比以前更健康,而且是更健全的身子。現在正是我們彰顯教會的功能,對這世代和國家發揮影響力的時候——這是神的心意,讓我們一起走在神的心意當中。
註:Ekklesia為「教會」希臘文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