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柏喜樂團契提供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一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按:香柏喜樂團契是特別為有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焦慮症、躁鬱症等身心科疾病的弟兄姊妹而成立的。在台北靈糧堂香柏牧區遮蓋下,由鄭老師帶領,每週三、五、日下午聚會,病友們可一起扶持和學習。
聚會中,是以聖經真理結合病識感,作為教導疾病復原和恢復生活功能的法則,以及修復人際關係的做法。並透過教會的裝備,幫助病友更多明白真理,使身心靈漸漸剛強起來,以回歸社會。
從2005年開始,迄今12年,絕大多數在香柏喜樂聚會的人,都有美好的見證:生命被改變,原本以為一輩子都被困住的生命,找到了喜樂之門——這是神何等奇妙的作為!
〈個案A〉
神是光、神是愛
躁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疾患,患者會有躁期和鬱期兩極化的情緒表現。猶記在大學時期,因著雙主修又當社長,致使有家族病史的我,承受不住壓力而初次發病。之後,經歷了斷續服藥治療,仍有幾次復發,甚至影響工作而必須離職休息。
2006年,在友人的引薦下,我到台北靈糧堂東區參加一般性小組聚會,牧者和弟兄姊妹都十分關懷。2013年因躁症發作,當時的傳道將我轉介至香柏喜樂,交輔導老師照顧。初期我還不適應香柏喜樂的聚會型態,又接著碰上鬱期,人很消沉。但鄭老師一直鼓勵我出門,到教會穩定聚會,並且再配合轉診至萬芳醫院,在盧孟良醫師之換藥調理下,整個人漸漸有了起色。當我禱告尋求神心意,又願意順服輔導老師的牧者權柄,接受她出於愛和經驗的教導,我開始經歷生命和生活的轉化。
首先,是建立病識感。在喜樂小組中有關醫理、病理的教導,同質性小組中弟兄姊妹彼此的分享,或專業醫師的定期演講,都幫助我越來越能自我覺察身體狀況的變化,進而隨時跟醫師和牧者討論用藥方式,警覺一遇到壓力就即時處理,並耐心等候神的作為。
2013年至2014年期間,藥量及身體狀態仍不佳的我,曾想嘗試補習高考或是求職,但都被輔導老師極力勸阻,要以身體為重而作罷。穩定聚會半年多後,我才一邊在小組服事,一邊開始面試新工作。如今我在職場的表現,證明了只要預備好自己的健康狀態,神所賜下的福分是超出所求所想的。
再者,因著行事為人遵循聖經教導,順服配合用藥及醫理病理知識的增加,耐心等候最佳換藥時機,我從因藥發福轉為順利瘦身成功。自2014年以來,已經穩定工作兩年多,不再發病。雖然目前還持續服藥,但已減至很精簡的藥量,有好的生活品質及很滿意的工作狀態。
最重要的是,我愈來愈願意關心家人,並與家人們分享,使已受洗的媽媽及弟弟都願意一起到教會聚會,也緩和了家人糾結的關係。如今我和家人常一起禱告,也為未受洗的家人代禱,同心宣告耶穌基督是我家之主。耶穌基督的醫治活水在我們家中湧流,改變了我和家人的生命,越來越喜樂、平安。
〈個案E〉
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
人生有許多的無奈,能得到的也不見得是自己最初期許的,而人生規劃也會因著人、事、物的變遷而有所改變。人不能掌握人生的舵,人海茫茫,可說是一望無際,而人走到了盡頭、盡力到極限後,就是神的起頭。唯有祂的愛,深深吸引著我,從此,我知道我不再孤單。
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就得了思覺失調症。專科畢業後,同班同學都有很好工作,而我開始思索活著的價值是什麼?低落的自我形象,對於明天的自己,不再有希望及任何期望,更談不上盼望,對於未來的人生是茫茫然。
突然有一天,我想起多年前有人曾帶我去過教會,我就開始跟神禱告,並且經歷了這位神是又真又活、又有憐憫與恩慈的神。我知道自己無法主宰自己的生命,就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祂,交託給那位愛著我,24小時不打烊,時時看顧著我的上帝。
我開始有喜樂並帶著確信過每一天,時間就這樣過了20多年,但我還是不懂得吃藥的重要性,在醫院住院,出出入入,也對於思覺失調症不甚瞭解。
在偶然的機會裡,我聽到靈糧堂有精障的團體,有一位傳道人給我香柏喜樂輔導老師的電話,並主動和她聯絡。到香柏喜樂後,聽到老師講關於精障的一些醫理、病理,並有關這方面的醫學常識,才猛然發現,生病多年,從來沒有醫生或護士會這樣來教導我們,而這些教導對我們這些病人是很重要的一環,我也終於對自己的疾病有了一些概念和認識。
那位愛我、醫治我、看顧我的主,介入我生命中的每個層面,為我開啟了未來的道路,行在祂的公義裡、行在祂的光中,必得見光。未信主時,我的幸福指數只有10分;信主後,我的幸福指數到了80分。但是來到香柏喜樂後,我的幸福指數加健康指數是98分,接近滿分,你相信嗎?
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神把我們的石心變成肉心,使我們的心不再剛硬,每天汰舊換新,在順服神的引導下,必蒙祝福、保守與看顧,以致得到祂更多的恩寵。
註:香柏喜樂團契的見證已集結成冊,預計於2月底出版發行,本刊特摘錄其中兩篇,一起見證他們的生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