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施美妃牧師等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生活園地
在父母眼中,牙牙學語的孩子,曾幾何時,已在神所賜予的位分上站立得穩;向來在神國打拼、為兒女所孺慕的父母,竟與兒女成為奔走天路的同伴。在台北靈糧堂65年的時間流中,已可看見下一代被成全,興起承接屬靈的產業;透過兩代的對話,我們得以看見神在敬虔的家庭中所賜的恩典,義人的後裔必定蒙福!
朱施美妃←→朱芸婷
朱施美妃牧師/母親(台北靈糧堂兒少牧區區牧長)
Q:最欣賞女兒的什麼地方?
A:我欣賞三個女兒之間的友誼與姊妹情誼,在我們之間保持個人誠信,自尊或獨立選擇的感覺。從芸婷、芸欣、芸瑄三個兒女的成長歷程中,體會上帝對每一位個體的差異與獨特。
Q:跟兒女一起服事有沒有壓力、或是緊張的地方?
A:親屬關係、同工關係、師徒關係、學習者等多重角色,難免夾雜一些衝突,透過牧區門徒多代牧養,輔導者適時的參與調和,給予孩子喘息與釋懷的空間。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的一部份,卻又是加上她們從神所有特質,各有所長的呈現自己的風格。這一路走來,孩子是我的同工,是我的朋友,充滿感謝!
朱芸婷/大女兒(台北靈糧堂兒少牧區同工)
Q:從父母身上,你看見什麼榜樣,是你很佩服的,甚至是想要效法的?
A:我們在父母身上看到委身於異象的榜樣,對神有極大的信心,這份信心不僅是單純的信靠,更是完全的交託。這對我們在信仰上及對自己的求學、就業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Q:最喜歡跟父母一起同工的服事,是什麼?
A:就是一起服事下一代!我們很喜歡和小孩一起敬拜,因為每次帶他們敬拜的時候看著孩子的單純敬拜與禱告,會一直提醒自己要回轉像小孩的樣式,這是很寶貴的功課!
謝明宏←→謝文瑩
謝明宏牧師/父親(主任牧師辦公室專案顧問)
Q:想對女兒說的話?
A:女兒小時就很知足可愛,討人喜愛。青少年時代,她對非洲的人、事、物就充滿了憧憬,有一段時間,做父母的我們都認為:有一天她會去非洲宣教,並嫁給在非洲的外國宣教士。及長,主給她預備了一位馬來西亞的華僑青年,兩人共組了家庭。沒想到她後來也進入宣植處服事(當然不是父母邀約),小時候她只有見非洲,如今,主卻把全地攤開在她面前。除了有一顆宣教的心,文瑩承襲了她母親的特質,喜歡接待客旅,款待客人,關懷有需要的人,她的家中如同羊圈一般,常有不同的社青聚集,充滿了溫馨和濃濃的愛。在世代交替的時刻,深信在未來宣植的路上,年輕的團隊更能承接台北靈糧堂普世宣教的使命。
謝文瑩牧師/女兒(宣教植堂處主任)
Q:從父母身上,你看見什麼榜樣,是你很佩服的,甚至是想要效法的?
A:我最欣賞我父母跟誰都可以傳福音,貧富貴賤、高矮胖瘦通吃,不論怎樣的場合和族群,他們總是可以很自然地切入「見證」和「福音」。他們的話匣子總是充滿帶領人歸主、經歷神的慈愛、生命經歷翻轉的故事。
Q:想對父母說的話?
A:我覺得他們已經習慣承擔多一點,這是領袖的擔當,也是對羊群的責任和榜樣,但我真的希望他們可以多「坐著享受一下」(sit back and relax),接受神的尊榮、欣賞和享受已經作成的美好,也讓自己的身心靈有更充裕的調整空間,因為我相信神為他們預備繼續往前的旅程是新鮮而甜美的。
周神助←→周巽光
周神助牧師/父親(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
Q:跟孩子一起服事有沒有壓力、或是緊張的地方?
A:兩代能同心一起事奉是非常美好的,但開始的時候有一點心驚膽跳。比如,巽光要開始做約書亞敬拜CD的時候,我記得他小時候不太愛唱詩歌,我心裡想,就讓他試試看吧!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也做了20幾張CD,而且被許多人使用。這件事讓我學習到,年輕人比較創新,也敢冒險,我們做長輩的反而考慮太多;所以,我也慢慢學習去信任他們、成全他們,然後觀看神的作為。我承認自己和巽光他們,有上百個不一樣,但只要這點一樣——是為了神的國、神的榮耀,那其他的不一樣就不重要了。
周巽光牧師/兒子(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區牧長)
Q:為什麼會想跟父母一起服事?
A:領受他們的智慧、經驗和屬靈產業。分擔他們的辛苦,補足他們在服事上所需要的另一個層面和眼光。他們很好溝通,因為他們都非常敞開、有耐心,不會被冒犯,並且讓我很有安全感,因為有他們罩著,不會有任何缺乏或擔心失敗。這樣兩代的服事,有一種特別的恩膏,是單獨服事時沒有的。
Q:最喜歡跟父母一起同工的服事,是什麼?
A:最喜歡一起出國服事,因為有更多的時間相處。在台灣,大家都太忙了!
趙齊實、趙唐于飛←→趙治達、趙治德
趙齊實牧師/父親(主任牧師辦公室專案顧問)
趙唐于飛師母/母親
Q:跟兒女一起服事有沒有壓力、或是緊張的地方?
A:開始的時候,會有一些求好心切的緊張,但慢慢地就充滿了感恩、喜樂、期待和享受!前幾年會擔心他們在台上帶敬拜或分享信息出差錯,而讓自己無法専心敬拜讚美神和聆聽信息,現在已經可以釋放的盡情享受在其中!真是感謝神!
Q:兩代一起事奉最大的祝福跟收穫是什麼?
A:一起事奉最大的祝福是增加全家人的凝聚力,深深感受到天父愛的同在,也有更多機會認識彼此內心深處的需要!一家四口聚在一起時,可以彼此交流事奉中的心得、困難、開心的事情,可以一起向神獻上感恩或代禱。
趙治達/小兒子(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傳道)
Q:從你的父母身上,你看見什麼榜樣,是你很佩服的,甚至是想要效法的?
A:我看見他們對神的信任與倚靠,他們選擇回應神的良善、回應神的權能,而不是對人、環境失望的反應。我媽媽幾次分享一些讓她難過的事,但最後她都說:「爸爸說,我們就穩穩地倚靠神,相信祂。不要被這些事影響。」我覺得非常有智慧,也要有真功夫才能這樣以靜制動,再伺機而動,回應神。
趙治德/大兒子(約書亞樂團團長)
Q:跟父母一起服事有沒有壓力?
A:我一直都覺得,跟父母一起服事只有蒙福、而沒有太多的壓力緊張,而且互相扶持,感受到跟家人朝相同的方向努力,是很幸福的。
Q:最喜歡跟父母一起同工的服事,是什麼?
A:我喜歡講道給爸媽聽,嚇嚇他們!期待他們以兒子為傲!
吳錦繡、許興旺←→許庭榛
吳錦繡/母親(雅音詩班Vocal)
Q:從你的兒女身上,跟當年的自己比起來,是否有看見青出於藍的部分?
A:高中時我參加手語社,有一次表演前,社長要我改進,我就很不高興地說:「我不要參加表演了。」每當敬拜團服事前的團練時,看到女兒打鼓一直被修正,回家後又不停地練到好晚,我就會想到高中這段往事。感謝神使女兒不像媽媽這麼脆弱,也感謝神讓我在教養孩子的過程,願意讓神來調整自己的心態,使生命更加成熟。
許興旺/父親(雅音詩班影音製作)
Q:兩代一起事奉最大的祝福跟收穫是什麼?
A:兩個孩子從小在詩班跟著練習、敬拜服事,耳濡目染之下,他們已把服事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全家能一起同心參與服事,與弟兄姊妹合一聯結、同被建造,何等有福!
許庭榛/女兒(雅音詩班爵士鼓手、木箱鼓手、司琴手)
Q:為什麼會想跟父母一起服事?
A:自小學五年級跟媽媽一起加入詩班,至今十幾年來,覺得這是神美麗的安排,我們全家都在同一個團隊;在服事中,其他的弟兄姊妹也如同一家人般,彼此互相扶持照應。
Q:兩代一起事奉最大的祝福跟收穫是什麼?
A:以前與父母親在溝通方面總有許多問題,覺得父母親不瞭解自己,家裡的氣氛也非常沉重。但在一同敬拜服事的過程中,家中開始了家庭祭壇。透過詩歌、讚美,家庭的氣氛和諧了許多。原本家裡除了母親,沒人願意開口唱詩歌,總覺得害羞,現在連原本不愛唱歌的先生,都願意開口練唱,透過一同事奉中獲得神的祝福,我們內心的距離更加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