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嶺楠牧師(台北靈糧堂宣教植堂處處長、台灣愛鄰協會秘書長)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社會關懷
今年是台灣921大地震過後的二十年,靈糧堂在地震受創地區參與災後關懷重建之外,也在埔里、名間、竹山、南投四個鄉鎮建立教會。1999年教會為了深入幫助民眾重建家園,在當地成立服務據點,愛鄰協會正是從那時急難救助的行動中一磚一瓦建立起來的。
於2000年成立的「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是台北靈糧堂一個正式對外服務社會的單位,也是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對外是獨立的社團法人,對內是受教會監督遮蓋,包括目標、人事、財務、事工等。迄今,不但成為教會伸展到社會服務人群的膀臂,協會也成為接觸各地社區的方式、管道和取得社會資源的平台。
愛鄰協會創立的前十年是「扎根期」。於台北母堂的遮蓋下,以家庭為主軸、開展各種預防性(軟性)和補強性(高難度且需要高關懷)的社會服務,如:對社區開放的空間「分享之家」、社區長者送餐、市民婚前課程、台北市聖誕活動……等。靠主的恩典,這些年來,服務城市和社區的機會越來越多,成果也越來越顯著,許多分堂也開始積極參與這種社會服務的策略和方式。
愛鄰協會從十年前就協助各地分堂成立愛鄰協會辦事處,按在地需要開展服務;但仍然秉持受教會完全遮蓋、是「教會機構」的原則運作。這是愛鄰協會「成長期」的開始——在2011年轉為由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遮蓋,協助各分堂建立社會福路的平台,提供行政、人事、財務、服務企畫、傳遞需要和募集資源……等運作的標轉作業流程;台北母堂則成立愛鄰台北聯合辦事處,遮蓋屬下新設立的分堂和福音中心的愛鄰辦事處。
2014年起,進入「突破期」。新設的福音中心初期先以社區服務在拓植點扎根,海外若傳福音受限制的分堂則設立愛鄰協會/基金會。這是服務異教背景族群的新契機,同時也是預期的極度挑戰!愛鄰協會將要進入第二十年,期許可以讓更多海內外的靈糧堂會有更多扎根社區的「愛鄰行動」。讓政府和百姓看到愛鄰協會就更加認識教會、信任教會、接受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