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期特刊
Download
展開本期文章清單

在祂沒有難成的事——小組轉型

作者:◎編輯部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小組牧養對靈糧堂的家人們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但靈糧堂並非一開始就小組化,25年前,台北靈糧堂才正式轉型成小組教會。從團契轉型成小組,到後來又按照地區劃分成地區小組,對當時的教會而言,造成不小的震盪,對於近年加入靈糧堂的弟兄姊妹們可能很難想像,但這些人的分享,或許可以還原一下當時的「盛況」。

 

「當時,我拿到一份十二人的名單,一個指定地點,我就開始帶小組了,我心裡其實嚇個半死,我記得我在成功國宅的廣場站著問神:『我可以不要去嗎?』但神沒有說話……」

「那時我加入靈糧堂不久,好不容易找到喜歡的團契,就遇上教會轉型,沒想到一街之隔,我就必須被分到離原本團契較遠的小組,我當時還跟師母情商能不能『技術犯規』,但師母還是要我順服教會的帶領。」

「教會採分區牧養後,團契同工們多年的感情實在難以割捨,有些人選擇離開,但我決定順服教會的帶領,雖然心中不捨同工分散各地,但我學習要領受神新的託付。現在回頭看,神的確擴張了我的境界,打開我的眼界和服事的範圍。」

「教會轉型時,我總是以工作為由,認為自己不能參加小組情有可原,但每當主日講台呼籲要加入小組時,我便開始天人交戰,直到我的休假日被調整,我才驚覺我拗不過上帝。萬萬沒想到我的新生命就從踏入小組開始,真後悔沒有早點順服!」

轉型成小組教會前的台北靈糧堂並非沒有增長,反之,當時每一年的人數都有25%的增長,受浸人數穩定攀升,同工們也都很盡心竭力,但卻似乎缺少了些什麼,時常感到有限。感謝神,祂知道我們的不足與需要,在1994年讓牧者團隊有機會參加新加坡「堅信浸信會」所舉辦的「小組教會研習會」,在當中學習到小組教會的模式,能帶來真正落實牧養、培育新領袖、增強福音動力、建立更堅強的團隊等益處。於是台北靈糧堂開始漸漸調整型態,並於1995年正式轉型成小組教會。在轉型的頭一年,台北靈糧堂受洗人數第一次突破四百人,轉型的第三年,教會聚會人數就達到近乎翻倍的果效。

1996年10月,台北靈糧堂開始實施小組教會分區牧養,把原有團契打散,按地區分設小組。周莊碧明師母表示:「這段期間其實非常辛苦,值得感恩的是,弟兄姊妹大部分都能順服傳道同工的帶領,重新分組,並且願意委身小組,或擔任小組長。周牧師與我特別是戰戰兢兢,有人提醒我們靈糧堂會完蛋的,也有人說靈糧堂會從此變成歷史名詞。但這些話語,反而更叫我們要儆醒禱告。」教會轉型當時,周師母正擔負著牧養處處長的重要角色,轉型成小組教會,並非是倉促的決定,而是經過數個月的禱告尋求,既然這是神的帶領,即便再難,都要憑著信心仰望主。

因著小組型態的聚會,牧養能夠更全面的落實,門訓能夠更精確有果效,許多弟兄姊妹被建造、被成全,培養出牧者的身量,訓練出許多帶職的牧者;也因著分區牧養,台北靈糧堂成為無牆的教會,教會不再侷限在建築物內,而是分散在大台北地區的數百個小組教會,使教會與社區產生連結,並且深入社區之中。因著各小組在社區舉辦福音性聚會、與社區居民建立良好互動、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等,除了教會成為社區的好鄰舍,神也將得救的人數日日加給台北靈糧堂。現在回頭一看,轉型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1995年轉型成小組教會,為台北靈糧堂帶來了極大的突破與增長。如果你也在小組形式的聚會中獲益良多,別忘了記念25年前,那群願意跟隨上帝帶領,走出舒適圈且忍受一切擴張的不適的牧者、弟兄姊妹,是他們的擺上,使這個家更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