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宏牧師(台北靈糧堂專案顧問牧師) 來源:期刊 - 台北靈糧堂65週年感恩特刊 - 2019-09-09出版 類別:教會事工
一、打開緬甸的門
2008年在伊洛瓦底江的世紀大風災,當時在台灣的陳瀅心傳道領受呼召回到家鄉——仰光宣教。她先在老家建立祭壇尋求主。六年後,瀅心的父母也領受呼召,回到仰光,全家一同服事神。
2010年,瀅心宣教士設立了學生中心,召聚少數民族的孩子們,牧養他們,孩子們認識了耶穌,也得到了教育機會。2012年,在母堂資助下,購得一塊土地,著手興建「活石學生中心」。2015年,活石學生中心完工獻堂,從此免受漏雨之苦,並可擴大招生。
學生中心的孩子面臨緬甸學制的瓶頸,同時也要選擇人生的下一步。在快速轉變的緬甸,「如何使孩子們認識神,同時走在祂的旨意中?並且使他們習得一技之長,在職場中榮耀神?」這成為學生中心持續面臨的挑戰。
對於學生中心未來的提升,在兩個方面特別顯明:
1.建立福音中心(教會),以福音的大能影響城市和國家,因此,於2016年3月,在老街附近開始了福音崇拜,學生中心的孩子們都一起投入。
2.建立職業學校,以期擴大教育功能,培訓青少年具有專業技能,在社會中有立足之地。
二、緬甸設立學校的啟示
2017年10月,區永亮牧師與團隊在國外巧遇某基金會的秦先生,提及在仰光郊區有一塊地,可供建校使用。神快速做工,2018年7月,母堂團隊前往仰光視察,約十英畝的校地,並拜訪愛緬基金會,了解日後合作之意願及方式。
返台後,母堂開始蒐集建立職校之資料,並尋覓校務人才,構思未來職校課程及管理。同年,母堂組成七人小組,再度赴仰光考察。
三、設立學校的啟動
台灣方面成立「台緬技職教育文化交流協會」,以更有彈性及效率整合中國的工程團隊及營運資金的調度。緬甸方面透過「愛緬基金會」,建立法律平台,使建校工程順利展開,並提供日後校務推動之合法管道。
2019年3月21日至4月中,已完成工地填土工作。預計2019年底至2020年底,進行校區軟、硬體施工。同時積極籌備未來校務工作,師資召募、學校管理等規劃,預計2021年招生。
2019年最後一季,試行安排仰光活石學生中心四位學生來台,學習木作技巧,日後可能返緬成為種子部隊。
結語
這是整合中國、台灣、緬甸三地之人力、資源的跨國工作,請求大家一同禱告守望,俾使計畫得以順利進行。台北靈糧堂65週年了,不但普世宣教植堂,更要「跨界」、「跨文化」,設立學校,從教育著手,加速轉化一個國家。
神在緬甸做新事:「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麼?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四十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