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區永亮牧師 來源:期刊 - 2021傳承專刊 - 2021-01-14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1996年我回台灣,1997年加入台北靈糧堂;當初回台灣時,原是希望能夠服事基層,但神給我機會進入靈糧堂,帶領我更加有果效地做基層的工作。
一開始在靈糧堂的服事,是在國度事奉中心,主要是服事分堂及友堂,分享聖靈的工作,這段時間大約有十年,因此對於台北靈糧堂本身的認識反而比較少。後來,我負責禱告中心一年左右,又接了牧養處處長,整合教會五重職事,兩年後又兼事工管理處處長,接著擔任執行牧師。在每個階段,都是因教會有需要,所以我就去做,這其實跟我想要做的不一樣;教會要我做的,很多也是我沒有做過的事情,但感謝主,都看見了果效。當中的每個階段,我都希望做好整合的工作之後,就要專心去服事基層,但最後周神助牧師要退休,希望我接主任牧師。
當時我非常掙扎,因為我已經快六十五歲,是要準備退休的年齡了,在我做事的經驗中,沒有企業是這樣子交棒,而且我心中一直想要服事基層。經過一年的禱告與考慮,加上幾位屬靈長輩對我的鼓勵、為我禱告,我最後接任了主任牧師。
教會十年來的發展
以前有周牧師在前面擔負責任,但我接了主任牧師之後,我必須要尋求神對教會的心意,因此我每天都向神禱告:「神啊,讓我知道怎麼帶領教會往前走?」
我是一個面對問題的人。壞的問題要解決,好的問題要實現出來,所以在接主任牧師的頭兩年,我很多時候在解決問題,也在過程中提出了教會的目標:「轉化、家庭、宣教植堂」。這三者是分不開的,家庭是根基,在這之上要轉化弱勢與職場,並且帶出國內外的宣教植堂。當神國彰顯,福音是基礎,帶出的果效是神的公義,人的生活就會改善,這就是福利。轉化要從我們的城市開始,所以我們現在有三十六個福音中心,跟社區、學校連結;另外,也有長期計劃的短宣隊,使國外的短宣可以帶出果效。
這幾年來,也調整了一些教會單位的架構。例如社會關懷、家庭事奉、媒體事奉都升為處;而在調整理念和架構後,要把不同恩賜的人放在適合的位子上,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帶出神給教會的異象。感謝主,這段時間看見神在作工。弟兄姊妹、同工的生命都比以前成熟,神讓我有機會在過去的基礎上,將神給我的理念實現出來。
沒有一個教會可以複製另外一個教會的事工,沒有一個牧者可以複製另外一個牧者所做的,雖然可以參考,但每個教會的環境、資源、背景都不一樣。這十年來,神恩待台北靈糧堂,讓我們不斷地發展擴張,而我會一直反省:「我們服事,是為神?還是為自己?」當有人說我厲害,這更是提醒了我:「是否有讓人看到這是神在教會做的工作?」
未來的服事規劃
未來,在卸下主任牧師的職務後,我的負擔是要做四樣事情:
第一、要做基層的事工,更多參與策劃,調度資源,特別聚焦在培養青少年,讓他們生命改變,長大後走在神的心意中。
第二、要做職場教會,基督徒不應該只在教會裡面發揮功能,在外面有好品格、事業成功而已,應該要更多地發揮影響力,一同來完成主對教會的託付。神給我有機會與職場的弟兄姊妹連結在一起,他們也願意有更多的提升,因此我希望把職場教會帶起來,我會參與負責星期六晚上的職場崇拜,並在會後為職場遇到瓶頸、需要突破的弟兄姊妹禱告。
第三、創新育成的工作,這些年來教會有很多機會,但沒有時間和專業去探討哪些機會可以發展,可能因此失去了一些機會,例如有人要奉獻土地給我們,到底要不要?該不該繼續發展一些事工?
第四、早亮光,這幾年來早亮光的服事,真的是很累,但也聽到很多弟兄姊妹給我回饋,提到帶給他們幫助,同工也協助將早亮光的內容整理出書,若是神給我機會,我也會繼續帶領大家思想神的話語。
回想過去在靈糧堂的年間,心中充滿了感恩。正如大衛所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十六5~6)想到將來所面對的呼召,神的話再次臨到我:「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十六8~11)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現任主任牧師,將轉任顧問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