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婚姻秘訣:不管有再多的爭吵,一定要相信對方是愛你的

婚姻,向來不是容易的功課。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婚姻,並育有一雙兒女,來自青年牧區社青區極光小組的鄭健志與廖曲寧夫妻檔,回首兩人從高中一路交往七年,在心態懵懂未成熟的階段,十年來,在經營婚姻、育兒的過程,面對多重身份的切換、和原生家庭的差異,充滿了挑戰。

鄭健志說,「婚後沒有多久我就入伍,同時是阿兵哥、家中的兒子和弟弟、曲寧的丈夫、孩子的爸爸,有非常多的角色在切換。」

在缺乏心理準備下,婚姻初期他就經歷到角色衝突的碰撞及掙扎;而與公婆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廖曲寧,也是壓力不小,她坦誠,常有一種老公和小孩都不屬於自己的感覺,不過神提醒她,「你的丈夫和孩子都不是你的,他們是我的。」

廖曲寧回憶當下,她跟神說,「如果通通都是你的,那我有什麼?」神回答:「妳有我。」神的話語提醒她,當全家人都是屬於神的,那她也可以卸下各種擔憂和不安全感!

與人與神相遇 重燃對家的渴望

結婚前四、五年,對兩人來說都是高張力,當廖曲寧懷上第二胎,再1個月就要迎接新生兒,鄭健志卻在此時累積了過多壓力,因而自請至中國大陸出差。

在這段想要透過出差逃避家庭的日子裡,神卻奇妙地使用公司同事對鄭健志的生命說話。鄭健志分享,「有一位18歲的小女生跟我多請兩天的假,特地回家探望爸媽,要坐很久的車才能到家。反觀自己,有一個這麼健全的家庭,我卻不想回家。」

在出差的那個月裡,鄭健志和幾個年紀小、家庭觀念卻很堅定的同事聊天,翻轉了他的價值觀。回到家裡的鄭健志,在家人眼中,彷彿換了一個人,廖曲寧說,「以前健志會講一些傷人的話,想要讓我主動離開,在他出差回來後,突然變得很愛家,也很願意幫忙分擔家事。」

眼光與神對齊 更新夫妻關係

過去,廖曲寧從來不認為自己的老公,是神為她預備的另一半,而是自己選擇要抓住的。直到三年前,有一次看見教會朋友在感情上受挫,想要結束生命,她很積極的透過訊息關心,但在過程中,鄭健志表示,他覺得妻子花太多時間在別人身上、而不是家庭,夫妻倆因此有很大的想法分歧。

後來在一次青崇敬拜時,神問廖曲寧,「你覺得外面的人比家裡面的人重要嗎?」當下,她回憶起,作為在牧者家庭長大的孩子,常見到爸媽花很多時間關懷教會弟兄姊妹。

「曾經我有件重要的事想找媽媽聊一下,可是看她的關懷電話講半天停不下來。」當下,還是學生的廖曲寧因而產生了一個信念:如果今天父母關心的是一位小組長、區長,或許帶出來的影響力會比時間花在我身上更值得?

當這個畫面和信念浮現,神就對廖曲寧進一步說,「這就是我把健志擺在妳身邊的原因。」神使萬事物都為她效力,把曾經歪掉的焦點重新校對,讓廖曲寧看待他們夫妻間的關係,有更新的眼光和角度,知道自己真的需要調整優先次序。

教養觀念大不同 同心成為孩童榜樣

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兩人,鄭健志自小被教養的方式較為自由放任、廖曲寧的原生家庭則相對拘謹,也因此,非常需要彼此的理解與對齊。鄭健志說,「自由派和拘謹派沒有哪個是比較好的,只有我們兩個融合起來才是最好的。」現在在家中,鄭健志通常負責跟著孩子們玩成一片、廖曲寧則會出聲把全家人拉回來,維持家中一定的規矩。教養模式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夫妻一同打造出一個能動能靜、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的家庭。

而兩人在養育孩子上,也有各自看重的觀念。例如,近期當女兒要去徵選學校籃球隊,廖曲寧滿心鼓勵期待,卻感覺丈夫態度冷淡,事後當兩人坐下來好好談,才發現體育班出身的鄭健志,看到女兒是在徵選前才惡補,和過往他被教導練體育需長期訓練、付上代價有極大落差,因而推斷,女兒並沒有想要認真打籃球,但也不知道怎麼跟她溝通,所以表現出不置可否的態度。

這時,廖曲寧才理解丈夫的心情,以搭橋者的角色,先協助丈夫和孩子們對話、開個頭,再讓鄭健志慢慢引導孩子,在籃球徵選一事上,鼓勵女兒擁有更積極的心態。

廖曲寧、鄭健夫妻倆最後分享到,「不管婚姻中有再多的爭吵,一定要相信對方是愛你的。」他們的婚姻前期,就像孩子般在婚姻中有許多的懵懂和未知,在過程中學會經營婚姻的各種技巧,以至於成長後的他們,現在也能成為年輕夫妻朋友們的陪伴,而他們也深信,婚姻當中有神,就能往前走下去。

對不起,我搞砸了家庭祭壇!

幾周前,因帶神學院婚前輔導課程的需要,重新回顧了很久不敢也不想碰觸的話題–家庭祭壇。

就和許多基督徒父母一樣,當教會鼓勵我們開始家庭祭壇,在沒有任何概念引導(可能主日講台有說,可是仍聽不懂)開始了我們的家庭祭壇。一開始,我帶著兩個孩子讀聖經、禱告,就像他們更小的時候一樣,只是從聖經故事換成了聖經,一切都還算順利。過程中,我邀請先生有空加入。大約一年後,我們全家終於有了固定時間的家庭祭壇。然而,一切都不如預期。

當時,國小的兒子們總是在家庭祭壇時間東倒西歪、不耐煩和搞笑(「哈哈哈…吸奶山…哈哈哈」;「吸嘎拉吧!吸嘎拉吧!哈哈哈方言好好笑…」。接下來,一切都越來越失控,祭壇時間,充滿爸爸的訓斥聲,孩子委屈的眼淚、不滿的情緒越來越多。幾年後,兒子進入青少年期,有一天,在家庭祭壇開始前,小兒子明說:「你們自己進行吧!我不想再參加了!」很不意外卻也很難過。我們傻傻地試圖把家庭祭壇從客廳移到他房間,想說你不來我們就去。沒有兩次,我們被孩子趕出了他的房間,砰!一聲,他甩上了房門,也關起了心門。不多久,大兒子也表達不想再繼續。我們搞砸了家庭祭壇!傷心、失望、後悔、也有些埋怨先生的怒氣,向主虧欠的吶喊:「我不是故意的!!」

好多年,我不敢再奢想我們是否可以再有家庭祭壇。

這次備課中,突然回想起自己小時候,一家五口睡在一張大通舖上,通舖前有一扇和通舖一樣長的大窗。每個夜晚,母親總是會帶著我們一起跪在窗前禱告。透過這個溫馨又有點正式的過程,小小的我們,是那麼單純地仰望禱告:「希望大姊不用每早晨哈啾個不停,希望我不會尿床….」,不論禱告什麼,一份真誠專注的信靠,就在這小小的心中萌芽。對啊!這不就是我曾經參與的家庭祭壇,那麼溫柔,那麼全然唯一指向耶穌。那為什麼我們要這麼用力?

夜晚,我和先生分享了心中的感受和感慨。先生難過的說,因為他當時只知道如何帶小組,所以也只能用這方式要求孩子配合。過兩天就要教《家庭祭壇》的主題課了,神啊!你在對我們說什麼?「去向孩子道歉!」神如此回應我。那天,讀大學的小兒子回來,我和先生向他提起過往的這事,滿懷歉意請他原諒,他說:「沒關係,我知道你們也不是故意的。」我真的打從心底感謝孩子這麼輕省的原諒我們的有限。

那天,神引導我思想祂要我們「用沒有鑿過的石頭築耶和華─你神的壇」,彷彿讓我知道,在我的家中,當我們把自己的方式加入,就好像用人手鑿出的石頭築壇,充滿了自以為是自以為義,結果,卻是搞砸了。在主的光照中,流著淚,承認搞砸了。道了歉,心是輕省的。明天,我們將有一堂真實的生命課程可以跟學生分享。更新,再出發。

申命記27:5-6 「在那裏要為耶和華你的神築一座石壇;在石頭上不可動鐵器。要用沒有鑿過的石頭築耶和華─你神的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