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權柄與放手之間
廖曲寧
刊登日期/ 2023.11.09
《青少年親子啟發 | 課程心得》
記得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對於父母是有話藏心裡不說。到了青少年時期,說有多失控就有多失控。所以,當我為人母時,面臨女兒升上小學三年級,對於未來是有些戒慎恐懼的!因此,我是帶著未雨綢繆的心情,參加了「青少年親子啟發課程」沒想到,卻得到未曾預料到的收穫。
幾乎每堂課都有讓我紅了眼眶的時刻,讓我更明白自己的父母親,當時是怎樣用心的對待青少年時期的我。包括每次假期的全家旅遊,走過的那些地方成為我成年後,再次駐足時的美好回憶!因為,在每次的家庭旅遊中,建立了強烈的家庭歸屬感。
課程中提到和青少年適當的談話時刻是深夜時,也再次觸動我的心。回想過去總是在三更半夜和父母的漫長談話,或許是他們當時的用心、總是等我等到半夜,但我現在才明白。
我很感謝自己「提前」來上了這堂課,透過和其他家長的分享,可以預見未來兒女的種種變化(至少有個心理準備,到時候才不會驚慌失措)。也能和老公討論,先預備好我們的心情和應對的措施,到時候見招拆招!
課程中我很大的被提醒:用「我」怎樣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做除了讓孩子不會只是感到被指責,而是能理解媽媽的感受。也因為我常常這樣分享,同時也在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這對我好重要!我們都需要互相了解心情,不只是看事情表面的對錯、或只是解決問題。談心才能讓彼此的關係更靠近,不會有隔閡。
另一個學習是關於「放手」,除了只在意真正在意的(不要凡事碎碎唸),更包括如何從控制者變成諮詢者這當中的巧妙。放手要放多少?甚麼時候開始放?這是從現在就可以開始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還有一點突破原本概念的是:成為孩子的父母,不是朋友。否則會讓他們混淆!聽完課程講解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回頭想想和孩子們的相處過程,好像也的確有這部分的困擾(在父母行使權柄原則時,孩子卻是顧左右而言他…)
教養不容易,但我想唯一不變的真理是「愛」,讓孩子知道父母很愛他們,而且是不論他們如何改變,我們都不改變、依然愛他們。不是用我們的方式去愛,是用他們能明白和接受的方式愛我們的孩子。
(作者為本堂青年牧區會友、KidsCare育兒友善園和平館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