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3 | 箴言一:7-一:7

禱讀: 一7,九10,三21,八10,九9,十14,23
十二1,十三1,十五32,二一11,二三24
二四5,二六12,二八26

經文內容
  • 箴言1:7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論受教 智慧人大有能力

在箴言中,其實『受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主題,只是它化成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被說明。它會是面對耶和華神的一種態度,它也會是兒女面對父母的一種態度,它更是尋求智慧的人面對智慧的一種態度。 在箴言中管教包括直接的教導,但也包括用懲戒的方式來管教。重點就是讓人能夠歸正,能夠得著生命與生活的智慧。 受教始於敬畏,這也是箴言一再重覆叮嚀的主題。敬畏是出於對所敬畏的對象和自己的關係的認識,敬畏包括信任、愛慕、倚賴、尊重與承認。這與一般的恐懼有極大的不同,首先這個關係是發展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因為子女對父母的信任與倚賴,認知對方是良善而足以供應自己一切所須的,因此極願委順於對方。之後這個關係會發展在人與神的關係中(我不是說與人的關係先於與神的關係,乃是說明在人生發展次序中的真象),人明白神所懷的是施恩福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並且祂是萬福之源,就會願意委順於神,受教於神。箴言說,這樣的人必大得智慧。而且得著智慧的人便會更容易得著智慧。他好像人在知識上開竅一般容易領悟,包括對一般知識的,包括屬靈的領悟,也包括對作人處事的領悟認知。 這樣的人生必定是一個通達的人生,也是一個蒙福的人生。 至於不受教的人,他對神、對人、對知識的反應是什麼呢﹖他會以作惡為戲耍,恨惡責備,因為看不出作惡帶給他的害處,也看不出責備帶給他的好處。這樣人唯一受教的方式是刑罰,也許刑罰也不足以使他醒悟,但卻會使旁邊一些所謂愚蒙人,就是還在受教與否之間徘徊的人看見就受到警誡。 受教的心是一個一生成熟發展中最重要的態度,也是蒙福之鑰。
默想

親愛的主:我受教嗎﹖或者我糊裡糊塗的不知領受訓誨,也不能敏銳於環境中自然的學習。求主開我的靈竅,使我更敏於受教,在各樣的事上,有正常而準確的學習。也能以此敏銳的靈服事別人。

回應

1.請別人告訴你,你是否受教。2.相信神樂於施教,求主拿去懼怕的心。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