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1 | 傳道書二:24-二:26
禱讀: 傳二24〜26
經文內容-
傳道書2:24
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 神的手。
-
傳道書2:25
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
-
傳道書2:26
神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惟有罪人, 神使他勞苦,叫他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 神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脫離虛空之道
人雖有智慧,卻無法解決人生問題,且結局與愚人無異。追求享樂,又不能獲得真正滿足快樂;辛勞工作,成果也終歸不屬自己。那麼人生豈非無望?傳道者在此提出他第一次的人生建言,指出脫離虛空進入豐滿人生之道。
一、最美好的人生就是能在日常生活中喜樂滿足。
「吃喝」代表最尋常的人生活動,傳道者並非要人追求肉體享受,乃是告訴人,在最平凡無奇的生活,都可得到喜樂滿足,不必追求精緻與新奇。同時,在勞苦擔重擔的人生中,也能喜樂滿足。這真是最大的福氣了,這種人生正是神要給人的賞賜(v.24)。所以,不必去花錢買快樂,也不用努力去賺滿足,因為快樂是無價的,是神送給人的禮物。能使人在任何的人生境遇中喜樂,這豈不是人夢眛以求的?人生勞碌、拼死拼活所為何來?不都是為著喜樂滿足嗎?傳道者告訴人,不必費神,喜樂在最平凡的日子,都能找到。不靠任何事物、不受影響、不怕奪走、不會消失變動的快樂,才是永久的快樂。而使人不再飢、不再渴的滿足,才是真正的滿足。這如何能得到呢?
二、喜樂滿足的人生唯神是賴。(v.25)
奧古斯丁說:「靈魂喜歡安息於最美好的事物中。」(註1)可是「物質界的事物,奔向虛無。將喜樂建築在不定的事物或人們身上的人,必會因這些人、事、物瞬息的改變而遭致痛苦」(註2)。況且人間最美的事物,也不能與榮耀的神相比擬。世上偉大的音樂、美術、文學,皆出自榮耀神之靈的感動;大自然久看不厭的美景,也是榮耀神的傑作。唯有至善至美的神,才能完全滿足人的心靈。永久的喜樂滿足,是因人的靈魂找到了完全美好的神;因領受祂無比豐盛的愛與美善,而獲得深沈內在的舒緩、平安、安息與滿足。那種的喜樂是湧自心田,不假外求的。有了這樣的喜樂,才能「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腓四12) 。所以傳道者說「論到吃用享福 ( 喜樂),誰能沒有祂呢?」
三、討神喜悅的人,神賜給他真智慧與真喜樂,至於棄絕神的人(罪人),他的人生必是徒勞虛空。(v.26)
因為敬畏神的人他的心思、意念與抉擇,皆與神的心意和諧。他不為己求什麼,乃為神而活。如此,他所得的就是神的喜悅,他的勞碌就有永恆的價值。而棄絕神的人,「如羊走迷的人,偏行己路」,得不著與神契合的平安與滿足。他不論有多聰明,有何成就,如前文所說,他所得的,至終都要歸給他人享用。而且他所積攢的常是為他人作嫁,自己不能享用。如此,他除了勞苦之外,一無所獲,他的勞碌又缺乏永恆的意義,豈不是虛空!
傳道者在此對第一段虛空人生辯證所下的結論是:唯有神,能使人在任何環境中喜樂;能賦予虛空者人生意義;並且使討神喜悅的人,他們勞碌的成果,不隨風消逝。
默想
1.神是我的喜樂與滿足嗎?如果失去目前擁有的工作、財富、親愛的人,我還能喜樂嗎?在不美好的環境中生活能喜樂嗎?為什麼? 2.為何有時我不能喜樂?服事的工作一定帶來喜樂嗎?怎樣才能不失去喜樂?
回應
親愛的主,求你幫助我明白,唯有你,能賜永不失落的喜樂與滿足。幫助我體驗到「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感謝你,使原本灰色的人生,變為鮮艷;原本貧乏的人生,變為豐富。因為有了你,我不再嘆息,不再飢渴,不再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