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 傳道書七:23-八:1

禱讀: 傳七23〜八1

經文內容
  • 傳道書7:23

    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

  • 傳道書7:24

    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

  • 傳道書7:25

    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

  • 傳道書7:26

    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鍊。凡蒙 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

  • 傳道書7:27

    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

  • 傳道書7:28

    見上節

  • 傳道書7: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 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 傳道書8:1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

誰是智慧人﹖

談完人生所需的實用智慧,傳道者轉念思想智慧何處可得?他發現,用盡他所有的聰明,智慧仍是遙不可及。所羅門的父親大衛就曾讚嘆「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詩一三九6)約伯的朋友指責他自以為認識神,「你考察就能測透神麼?」「祂的智慧高於天…深於陰間」(伯十一7〜8)。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是謙卑人,因為他知道自已所知其實不多。 要尋找智慧需先認識罪惡。「智慧要救你脫離惡道」(箴二12),有智慧的人不輕看罪行也不小看罪性,如此方能保守自己不落入罪的陷阱。傳道者領悟到罪(婦人比喻罪,參箴言五〜七章)有以下特性: 一、罪性是邪惡、愚昧及狂妄的(v.25)。 邪惡的人故意冒犯神、違背神及自己的良心,不聽從神的律法。而愚昧的人以非為是,以是為非,他們所行不但不合理,也與己不利。狂妄則是瘋狂失去理性,無法作正確的選擇與思考。罪性使人邪惡、愚昧及狂妄,不能明白,不喜愛,也不選擇神的律法,卻擇惡固執,「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一32) 二、罪的權勢像網羅、陷阱及鎖鍊(v.26)。 列王紀記載,所羅門除了娶法老女兒為妻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他還有妃嬪一千,都「誘惑他的心」以致「年老時隨從別神」(王上十一1〜4)。因此他深切體驗到罪權勢的可怕,又具有誘惑力,使人心受誘去跟隨。一但心降服於罪,它必使人如同於網羅、陷阱,及鎖鍊之中無法逃脫。討神喜悅的人,就是喜愛並遵行神律法的人,才能逃避罪的引誘,抵擋罪的試探。而罪人,因不喜愛神的律法就必落入罪的網羅。 三、罪的根源(v.27〜29)   犯罪是從心開始的,人一但容許自己的心,傾向神不喜悅的思想、事、物,罪就有了機會。所羅門王從自己的經歷體認了罪的權勢。他更進一步發現世上找不到一個正直不犯罪的人,男人比女人或許稍好(猶太人的傳統觀念),但也微乎其微所差無幾。他深究為何世上沒有正直人?原來神造人時,人對神是順服的,人以神為樂,但人類墮落,罪就入了人的心。人故意的行使各樣不正直的罪行。當人類想出巧計背離神時(v.29),心就失去了正直的智慧。所以人犯罪是因心貪念神以外的事物,失去了純正就產生罪行。 智慧就是知道遠離惡事。但人必先認識罪的可怕,才能謙卑的倚靠神抵擋罪的試探。最後,傳道者為七章「智慧」這主題作一總結(八1):誰是真有智慧的人呢?他必通曉神治理萬事的奧秘,能解明掌管人生的原則。他的氣質、表情、態度,也都發出榮耀聖潔的光輝,他心中必充滿溫和恩慈,而臉上毫無暴戾之氣。如同保羅所說當人的心完全轉向神時,內心一天新似一天,自然漸漸顯出耶穌基督榮耀的氣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僅知道如何生活,他的生命也能不斷的更新。
默想

1.智慧是什麼?它將如何影響一個人?在日常禱告中常為自己求智慧嗎? 2.我對罪的認識如何?什麼是罪?智慧人對罪的態度是什麼?我應當如何保守自己免於落入罪的試探中?

回應

親愛的主,懇求你賜給我智慧能認識罪的權勢,並時常活在你聖潔的光中。不容我的罪隱藏。保守我不遇見試探,救我脫離兇惡。天天更新我的心意,使我的生命能榮耀你。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