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 羅馬書九:19-九:33
禱讀: 羅九19-33
經文內容-
羅馬書9:19
這樣,你必對我說:「他為甚麼還指責人呢?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
-
羅馬書9:20
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 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
-
羅馬書9:21
窰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裏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
-
羅馬書9:22
倘若 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
-
羅馬書9:23
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
-
羅馬書9:24
這器皿就是我們被 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這有甚麼不可呢?
-
羅馬書9:25
就像 神在何西阿書上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
-
羅馬書9:26
從前在甚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裏稱他們為「永生 神的兒子」。
-
羅馬書9:27
以賽亞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
-
羅馬書9:28
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地完結。」
-
羅馬書9:29
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
-
羅馬書9:30
這樣,我們可說甚麼呢?那本來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反得了義,就是因信而得的義。
-
羅馬書9:31
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着律法的義。
-
羅馬書9:32
這是甚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着信心求,只憑着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
-
羅馬書9:33
就如經上所記: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上帝對以色列的棄絕
在談完上帝對以色列的揀選之後,保羅要來論上帝對以色列的棄絕。保羅論上帝的揀選是如此絕對「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他從反方來辯證,必有人會說「他為甚麼還指責人呢?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意思是說人可以在上帝絕對的揀選之中,推卸自己的責任嗎?
一、上帝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
保羅在此嚴嚴的指責這樣的說法「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受造之人無法與創造的上帝爭辯,保羅在此也舉一個例子「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麼?」他用窯匠的絕對主權來說明上帝的絕對主權。在此以色列人成了「卑賤的器皿」,上帝雖然揀選他們,他們卻成了「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上帝對他們「多多忍耐寬容」,至終他們卻引動祂的怒氣,從揀選中被棄絕,上帝藉此「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上帝藉著祂對以色列人的作為來彰顯祂的絕對主權。
二、本不是我的子民要稱為我的子民
而另一方面,有一群人卻成了「貴重的器皿」,就是「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帝藉著這些器皿「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出來。這些器皿就是「被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保羅在此引證舊約先知何西阿的說法「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這段經文原本是先知何西阿用以見證背逆的以色列一旦回轉以後,就重新被上帝接納而言,但此處被保羅用以說明外邦人得以成為上帝的子民。
三、以色列得救不過是剩下的餘數
在此保羅也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 賽十22) 以及「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 賽一9)。這裡的原意都是指當時戰爭所剩下的百姓,「餘種」是種子與後裔的意思。「剩下的餘數」則與十一章中所說的「所留的餘數」是相同的概念,都是指著舊約的「餘民」。「餘民」是舊約的重要概念,也是以賽亞書的主軸概念,在當時就已經用以表達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能承受應許,而僅只少數存著忠誠信仰之人才能承受應許。
此處保羅再次回到前面的論點「外邦人……因信而得的義……以色列人……反得不著律法的義」,真正的原因是「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因此基督如同以賽亞先知所言,成為上帝「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賽二八16) 基督使不信的人絆跌,卻使信的人堅立。
默想
我是否成為蒙愛、彰顯上帝榮耀的器皿?我是否因信靠基督得以堅立?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上帝揀選在你裡面的人,得以蒙恩稱義,我為我在你裡面的身分獻上感恩。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