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 傳道書七:19-七:22

禱讀: 傳七19〜22

經文內容
  • 傳道書7:19

    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

  • 傳道書7:20

    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

  • 傳道書7:21

    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

  • 傳道書7:22

    因為你心裏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

行義的智慧(二)

智慧的能力遠大於權勢的能力。一個有智慧但無權的百姓,其影響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會超過十個有權力的長官(v.19)。但傳道者警告擁有智慧的義人,要小心儆醒,勿落入驕傲的陷阱中。針對前段「不可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的勸誡,在此他繼續提出實際的提醒。

 

一、不要以為義人對罪是完全免疫的 (v.20)
在箴言中,義人就是有智慧的人。這智慧是指「因敬畏神而遵行神一切的誡命,並認識神的法則」。雖然有智慧的人是被稱義並行義的人,但並非不會犯罪。義人可能犯的罪包括:當行的善未完全行出來,當盡的責任未完全盡到(雅四17),對神的不信、不順服,未能彰顯神的榮耀(羅三23);當然,也包括違反神的誡命。所羅門在他建殿完成時的禱告中說「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王上八46)。使徒約翰也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了。」(約壹一8)義人與罪人不同之處,在於義人犯罪非常態,且知所悔改;而罪人則以犯罪為平常且麻木不覺。基督徒應深切體會──雖然自己已被稱義,但仍不是毫無缺失的人,也不是比人剛強,絕對不會犯罪的人。若有此體認,則不致自以為義,不會對軟弱的人過於嚴苛,也不會因過於自信而跌倒。「驕傲在敗壞以先」(箴十六18),溺水的人常是自以為會游泳的人。

 

二、不要對人的傳話過於在意 (v.21)
不要對耳語傳言過於好奇敏感,也不要對聽到的批評過於氣憤。不必追問是誰說的。你若追查,恐怕會發現令你更加痛心的事──你最關心、最親近、最信任的人正在咒罵你。若聽見關於自己的話,有則改之,無則勉之。關於別人的話,切勿輕信,也勿追根問底,就讓它到此為止吧!至於人若對你惡言相向,要學大衛「我如聾子不聽,啞吧不開口,我如不聽見的人,口中沒有回話」(詩卅八13〜14)。不要為聽見一句不利自己的話就傷心不已,恐怕還有更多嚴厲的話你還未聽見,而那些頗多可能是事實,因為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

 

三、定罪人之前先省察自己  (v.22)
根據心理學家,通常最氣憤別人犯的錯,可能就是自己曾犯過,又懊悔不已的錯。所以不要責人過甚,認為此人罪無可赦;別忘了你可能也曾犯過類似的錯。人若多省察思想自己的軟弱,及所需的赦免,少將焦點放在別人對自己的中傷上,無論聽見任何話都能心平氣和了。

 

傳道者給智慧的義人,一個避免「行義過分,自逞智慧」的秘訣:那為我們捨命流血的主用什麼尺來量我,我也要用同樣的尺量人。切勿寬以待己,嚴以待人。主「不長久責備,也不輕易發怒」,而我們呢?

默想

1.思想過去面對批評是何種態度?今天的經文對我有何提醒? 2.對完美主義者,今天的經文有何幫助?對管教孩子、要求配偶,有何提醒?

回應

親愛的主,懇求你赦免我,我仍舊是一個在各方面都不完全的人。幫助我對人的過犯存憐憫的心,如同你憐憫我一般。幫助我常省察自己的罪,並切實悔改,把別人的論斷當作小事。因為在你面前我一無可誇,因我如今成了何等的人,是因蒙了你的恩才成的。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