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靈糧誌No.53】曾是孤兒,但要成為這些國中生的屬靈父親

整理|賴若函 攝影|蔡佳翰

刊登日期/ 2024.08.13

我是第三代基督徒,我祖母在中國的鄉下小地方,曾被宣教士傳福音、決志信主,因為對日抗戰,她顛沛流離逃來台灣,並且在我三歲、我父親意外去世時,發現自己失去了平安,因而帶我們重拾信仰。

十歲,我跟著家人一起來到台北靈糧堂,那時候只是兩層樓的教會,非常可愛,人數也不多。經歷了很多的轉型時期,我從以馬內利團契,到教會轉型成小組,待在東區。1999年時,巽光牧師從新加坡念完聖經學校回來,隔年我經歷信仰的重生,神呼召我服事學生,就從那時候進入學生區開始帶學生。

我帶過愛鄰團契的國中生、做過兒童主日學老師,當最久的是國中輔導。神很清楚地希望我服事他們,一般人都不知道怎麼去陪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因為通常也對國中的自己感到困惑。國中處於青春期,需要從各種的嘗試中去成長、找到支持,這階段很重要!但我們的服事也像是埋在土裡,因為不會有國中生主動說:我要感謝我的輔導。這是看不見的服事,你所撒的種子,全部都在土裡,沒有煙火、沒有花圈,但我想做。

也是在開始服事時,我自己也更多投入在神的話語上,尋求對聖靈的敏銳、跟神更親近。三歲時,我的父親就去世了,成為名符其實的孤兒,而台灣也一直被說,我們有一個孤兒的靈,以致於無法看見天父的角色。當我服事,也發現現在我們的國中生小組,有將近一半是單親家庭,他們面對的挑戰,也是我自己經歷過的,在青春時期會特別叛逆、想要引起注意。

在靈糧山莊服事時,因為地緣關係,開始有育幼院的孩子來國中小組,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背景,卻也和我們都生活在台北市,我帶著教會的孩子認識他們,一起團契、一起認識神,學習認出自己的身分價值。

在台灣,我們的結構很複雜,對家的概念就不清楚,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在十八歲以後,就沒有跟家人住在一起,如今我在台北靈糧堂聚會快五十年了,這裡當然是我的家啦。在家裡面,每個人扮演好各自角色,我相信神會看見兒女互相相愛、彼此扶持,家中就會充滿了神的愛。(受訪者為週六國中輔導)

完整故事影片連結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