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器皿如何好用?
文/喬美倫
刊登日期/ 2013.09.27
本期季刊的主題是「作貴重的器皿」,此段經文出自提前保羅對提摩太的訓誨,本期其他的文章一定多所著墨。因此本文逆向操作,來看看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什麼才是好用的器皿。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一句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果你有聽過,你的高中國文一定有好好唸過。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篇。孔夫子教導他的弟子,作人做事不要故步自封,要能客觀、有彈性。
「毋意」是指不要隨意臆測,以主觀妄下斷語。
「毋必」是指不要武斷自恃,以己意堅持不能變通。
「毋固」是指不要本位主義,強加己意於人。
「毋我」是指不要唯我獨尊,完全不顧及別人的立場與利益。
有些人堅持己見,完全無法與人溝通融合,就無法成為一個好器皿。保羅在論傳福音時說,他是「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人。」(林前九22)指的就是懂得圓融變通。大衛手中的小石子,雖然小,卻能完成使命,掃羅的軍裝雖然魁偉,在當下卻毫無用處。讓事情發揮它當有的效益,才是好器皿,而不是堅持己見,毫不變通。
現代職場看重協調力,甚至異業結合,就是強調懂得與人配合、與人連結才是王道。在基督的身體之中,更是如此。
此外,論語為政篇孔子也說了一句話「君子不器」,意思就是成就大事的人,並不是固定的器皿。有人拘泥自己,以致這也不是他的恩賜,那也不是他的託付。無論在服事中或職場裡,只期待別人來成全自己,作自己喜歡作的事。而不能讓自己多元開發、配合團隊的需要;或迎見新領域的挑戰、走出一條新路。就會像多年前的一本書,常常納悶《誰搬走了我的乳酪?》(1999年奧林出版)而不知重新出發,尋找新的乳酪。
在此夏秋之際,當我們願意分別為聖,作貴重器皿之時,也讓我們一同想一想,對造我們的主而言,什麼才是一個好用而便利的器皿?
(作者為靈糧國度領袖學院副院長、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老師、生命培訓學院院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