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成為貴重的器皿

口述/區永亮 整理/汪于茹

刊登日期/ 2013.09.27

「然而, 神堅固的根基立住了; 上面有這印記說:『主認識誰是他的人』;又說:『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提後二19~23)

一、我們都是神的貴重器皿
「器皿」是指廚房或飲食的工具,包括鍋、盤、碗、碟……等,是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具。貧苦人家可能僅有碗和筷子;但大戶人家有很多種器皿,而且還分價值高的、價值低的。
「金器銀器」和「木器瓦器」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金器銀器」是貴重的,「木器瓦器」是卑賤的;第二種是大戶人家裡這些器皿都是可以使用的。滿多解經家認同第一種解釋,不過重點應在於分別器皿是「貴重的」器皿,還是「卑賤的」器皿。
1.何為貴重的器皿?
從消極面來看,貴重的器皿會離開不義,逃避少年的私慾;積極面是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貴重的器皿不會做不義的事情,而且他不隨從私慾或自己的心意。私慾不只是情慾,還包括驕傲、貪心、放縱……等。
「公義」是神的性情,追求公義便是追求合乎神心意的事情。「信德」就是單單信靠神。「仁愛」就是神的愛,「和平」是要成為別人的幫助和祝福。貴重的器皿不僅為神而活,而且照神的心意來活。
2.何為卑賤的器皿?
卑賤的器皿不但是跟貴重的器皿相反,而且還喜歡「愚拙無學問的辯論」,意指他講的內容不合邏輯,只是為了爭而爭,假裝他很行。貴重的器皿不會一天到晚跟人家爭論,因為他的滿足、自信在乎神,而不是靠自己。
不管我們是「金器銀器」或「木器瓦器」,能不能夠被主人使用,是跟「貴重的」或「卑賤的」有關係。

二、我們都可以成為貴重的器皿
1.自潔
第一,信仰要潔淨。我們的信仰要準確、合乎神的心意,若是我們的思想、觀念、理念中還有跟神的心意不一樣,甚至相反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省察。所以神的話很重要。第二,生活要潔淨。意思是我們的行為、性情……都要潔淨。我們的生命要對,生活也要對。
2.脫離卑賤的事
「脫離」就是遠離,可能是一下子就丟棄,或是慢慢脫離的過程。當然我們希望馬上丟掉所有不好的,即便不是一口氣丟掉,也會越來越遠離惡事,以至於帶出分別為聖的生活。所以我們要親近神、讀神的話語、常在聖靈的光照中。

三、我們定意要成為一個貴重的器皿
當我們成為貴重的器皿,有三件事情會發生:
1.成為聖潔
成為聖潔是指我們單單屬於神。主人的家可能有很多的器皿,但是當這器皿被主人使用的時候,它不但被主人尊榮,並且它也尊榮它的主人。
2.合乎主用
「願意被主用」跟「能夠被主用」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分別。神是聖潔、公義的,祂在選擇器皿時,是要找屬乎祂並且討祂喜悅的器皿。
我父親有一雙象牙筷子,是他專用的。吃飯前,我父親就用手摩那雙筷子,慢慢地筷子從白色變成透明的,很漂亮;吃完飯後就把筷子洗乾淨收進袋子。雖然筷子都一樣,但這雙筷子是他喜歡用的。
3.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預備」是準備好、隨時可用。「善事」不僅是
做好事,更是指做神的事。耶穌說:「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可十18)當聖經講到「美善」,都是指神的事情。我們這被造的,能做創造我們的神所做的事情,這是神將我們提升的最高境界。
讓我們定意成為貴重的器皿,好讓神可以放心的用我們,來成就祂的工作,並成為這地的祝福。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相關文章

2024.11.27
「迦南美地共享空間」剪綵
大家還記得「靈糧幼兒園」嗎?在靈糧山莊2.0整建完成後,原靈糧幼兒園也接續改裝,並重新更名為「迦南美地共享空間」;自今年7月份以來,歷時了三個多月的拆除、施工、裝潢,終於重新回到眾人的視線。11月23日由台北靈糧堂執事會朱黃傑主席、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執事會林慶豐副主席、陳一強執事、牧養核心團隊廖承增牧師以及治理外展總部呂健萍執行長等,一同為「迦南美地共享空間」舉行剪綵儀式,在眾人的喜悅中,迎接新...
2024.11.22
靈糧七十,在服事中經歷醫治與接納
我是被大學同學傳福音、信主近三十年的基督徒。剛信主,便開始服事,後來進入職場、結婚成家,當季節漸漸改變,我再次把重心轉回教會服事,卻漸漸失焦,找不回初信之時,與神、與主內家人間的單純、敞開和自在的關係,只剩配搭服事的戰兢。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聖經》浪子比喻中,在家長年勞力、沒有享受父愛的長子。 兩年前,因健康出問題,加上服事中有時會與同工溝通不良,我原先希望能把話講開、真正和好,安心面對接下來辛苦...
2024.11.20
《週報選文》撒下宣教的種子
早在十五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時候,我跟我媽去了泰北的帕黨學生中心,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短宣。當時我可以做的事情不多、也不知道該怎麼服事,每天就跟著大家一起敬拜、家訪、走禱、陪學生玩。 那趟回來後,我每天和爸媽一起的睡前禱告開始有了變化。不同國家的宣教士開始慢慢進入我的代禱清單,禱告開始變得越來越長;在我十二歲開始叛逆,不願意睡前禱告,但每晚上我還是會一次次提到宣教士的名字和宣教地,即使可能沒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