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神家中最有價值的寶貝器皿

文/許貴華

刊登日期/ 2013.09.27

教會裡,有一群或年長或年輕的志工、社工們,正默默預備自己,行各樣的善工,他們都是神家裡面最有價值的寶貝器皿!

有一回,乾媽來看我,她小心翼翼地從手提袋裡拿出一包用報紙包裹的東西給我,我好奇地打開來看。「咦!」一個看起來還蠻舊,刻有花紋的陶瓷碗(應該是吃飯用的)──「乾媽幹嘛給我這個舊碗,是她淘汰不要了嗎?」心中一面納悶,一面將碗把玩在手中(其實是在檢查它有沒有裂痕)。「小心!小心!」乾媽聲音有點緊張,怕我會打破它似的。
「妳不要小看這個碗,這可是寶貝,它是漢朝出土,是我一直珍藏的。」乾媽是很有品味的婦人,書法、國畫、收集古董都是她的興趣。她說這碗是古董,價值不菲。這回輪到我不敢大意,趕緊將它包好、收好。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碗,差點被我隨意棄置,豈料它竟是如此的貴重,因為它來自年代久遠的漢代。

看似不起眼、卻是主人的寶貝
前不久和分享之家志工餐敘,會中有一志工告訴我,每當她穿起橘紅色的志工背心時,心裏總會浮起一份尊榮感。她告訴自己在為神工作,是代表神的,因此她很認真、很慎重地接待來到教會的每一個人。另一位說,在社會上她不會被人注意到,但在教會裏當志工,她卻被很多人看到,感到被尊重;更有一位分享說,她曾因人際關係的傷害而自我貶抑,竟也因為在志工的服事過程中與人接觸,恢復對自我的肯定。和志工們的一席談話,讓我又想起那一個古董碗,雖然不起眼,卻因為它的價值而被主人寶貝地收藏著。

尊榮的母親
剛過的母親節,大安婦女中心上演了一場親子餐廳秀。由開平餐飲學校十六名高中學生率領一群婦女中心的單親兒童,合力預備了西式的餐點,並將會場佈置了鋪著乾淨白布的西式餐桌、擺盤、氣球、蠟燭等;彷彿置身在大飯店的餐廳裡。那天中午,所有母親坐在餐桌旁,一面享用她們孩子親手做的餐點,一面觀賞著孩子們表演的上菜秀、大合唱,這些母親們被高規格地款待著。節目終場,免不了要有人起來說些感謝的話,但這次說話的是母親。
兩位單親母親上台,眼光泛淚,一位說這是她十幾年來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母親節;另一位說,她的孩子第一次來烘焙班,回去後總抱怨飲料好酸、東西難吃,但之後每到週六,總迫不及待的要趕來中心,最後有一次,孩子很慎重地對她說,以後他要讀餐飲學校。母親下台後,換這些高中生上台輪流說話;其中好幾位提到自己家庭背景和這些孩童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想來這裡對孩子們獻上一點心力。原來,從這學期開始,這些大孩子們每週六來中心,用他們的餐飲技術陪伴這些比他們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原本,週末是大孩子們和同儕混在一起的時間,而他們卻留在婦女中心。
餐會過程中,一位高我一個半的頭、長得白皙的大男孩來到我座位旁,很有禮貌地問我可不可以坐我旁邊和我聊聊。男孩說:「我要找陌生人講話,好訓練我的膽量。」「你是在為你以後預備當餐廳經理訓練自己嗎?」我微笑著,用開玩笑的口吻詢問他,「不是!」男孩很肯定地回答:「我要接觸人群,我想要當社工。」「哦!」這孩子引起我的興趣:「你不是讀餐飲的嗎?怎麼會有這種轉變?」男孩很靦腆回應:「我想要像這裡的社工姐姐一樣!」男孩沒有多做解釋,但我為之動容。
之後,每當週末我行經捷運站,看到一群群正在集結要出遊的學生,就會想到正在大安陪伴兒童的這群大孩子們和那一位高大、靦腆的男孩。我想,他們不僅成功地影響了要和他們一樣讀餐飲的兒童,也找到了他們某部份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大戶人家裡有許多器皿,不管外表、材質如何,只要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必成為主人貴重的器皿。教會裡,有一群或年長或年輕的志工、社工們,正默默預備自己,行各樣的善工,他們都是神家裡面最有價值的寶貝器皿!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關懷中心主任)

相關文章

2025.05.27
2025 Super Team|五歲的孩子,用充滿好奇心的眼神觀察、領受天父愛每個人的心
今年2025年四月,我和二女兒洪以恩(Willow)、幾位弟兄姊妹跟胡惟開(Daniel)牧師,參與在台北靈糧堂的Superteam,到印尼雅加達短宣。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帶著5歲半的孩子一起去短宣,源於一年前神感動我先生,要帶著孩子去宣教,也感謝他付上行動,去年就帶著當時快6歲的大女兒,跟著教會的團隊去泰北宣教。所以順理成章的,今年就輪到我帶我們家的二女兒去,特別是當我從Daniel牧師口中聽到有印尼雅加達短宣的機會時,覺得這個神給我們的恩典,因為比起泰北,我想雅加達的環境,對於二女兒來說應該會容易適應一些。 印尼短宣初期,Willow不太享受在其中,她在陌生的環境覺得害怕,不管周遭有多安全,也想要一直跟我牽手,在團隊的Super Kids中,也就是其他隊員一同帶來的孩子們,她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其他孩子及老師。一開始時,無法像其他Super Kids的孩子一樣,參加在上台敬拜、跳舞、戲劇的服事當中。
2025.05.23
2025 Super Team|在印尼的黑暗處,見證神蹟奇事如影隨形
赤道上,這個擁有一萬七千多座島嶼、全球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擁有2.4億人口,雖然官方語言是印尼語,卻有三百多個說不同方言的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反抗殖民國家,變為一個共和國。走了七十年的「異中求同」,對印尼來說,一直是不容易的議題,但也因此得見宗教、語言、文化上的豐富。 台北靈糧堂的Super Team今年集結起行,繼匈牙利、肯亞,首度目的地落在亞洲---印尼雅加達,86位來自六個國家的靈糧家人,分成兒童組、探訪組、專案組、Super Kids組(與父母一起去短宣的孩子)與敬拜組,與雅加達出埃及靈糧堂李榮發牧師的團隊,一起進行十天、針對跨文化族群分享福音的旅程。
2025.05.20
《週報選文》【不是倚靠才能,而是倚靠聖靈】——2025 印尼 Super Team 短宣見證
將近90人,來自台灣、匈牙利、馬來西亞、加拿大、香港等地,今年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我當初報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如此多人的短宣到底會長怎樣?會做什麼呢? 現在回台將近一個月,仍會思考該如何總結這10天的短宣。專案組建設了具備攀岩牆和球池的兒童遊戲室;兒童組七天以遊戲、話劇與擁抱服事來自雅加達各區的孩子;家訪隊分成八組穿梭國宅、貧民窟、村落,走進家庭為人禱告、醫治釋放,甚至領人歸主。 這一切都令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