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靈糧季刊第一季no-27】蒙恩寵的教會──靈糧宣教大樓與我

整理報導/楊玉華 圖/媒體中心提供

刊登日期/ 2014.01.13

靈糧宣教大樓的改建,不僅是硬體的翻修和更新,
從屬靈角度來看,也象徵新的里程碑──新的六十年──即將開始。

無論白天或夜晚,當你由大安森林公園面向和平東路二段走來,或行車經過建國南路高架橋上時,總能看到位於和平東路的靈糧宣教大樓──在這個繁華的不夜城裡,台北靈糧堂儼然成為地標。特別在晚上,高懸於建築物上的紅色十字架與「神愛世人」似有一種安定的力量與指引,默默撫慰著人心。
台北靈糧堂──靈糧宣教大樓的前身是兩層樓建築物,於寇世遠監督時期建堂完成;執事會副主席朱黃傑執事回憶兒時起就與父親一起到教會參加寇監督的查經,還目睹過當時的盛況。舊堂時期,教會歷屆牧長有趙世光牧師、寇世遠監督、鄭昌國牧師和周神助牧師,一九七七年起,在周神助牧師的帶領下,教會不斷增長;因著場地不敷使用,舊堂自一九八四年拆堂,靈糧宣教大樓在原址重建。
今年七十四歲的周神助牧師於三年前卸下主任牧師之責後,轉任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他回想一九八六年靈糧宣教大樓獻堂時,才四十多歲,心中充滿感恩地說:「這卅年來是教會信心的旅程,也是教會增長的旅程。神有非常豐富的恩典;在這棟大樓裡,祂一直陪伴我們成長。」
靈糧宣教大樓從一九八六年啟用至今,充滿了歷史和回憶:歷屆執事會主席有林盛關頤、徐陸寒波、關張靜霞、高春林、曾國生執事;台北靈糧堂也經歷了教會增長、更新和轉型不同階段的發展,由內聚到傳福音外展、海內外宣教植堂,進到國度與合一;許多人在這裡接受裝備、服事和成長。在物換星移、人事更迭中,這棟建築物也漸漸由新而舊,承載了歲月的痕跡。近年來,為了安全顧慮與使用上的需要,大樓外觀與內部空間都亟需整修和重新規劃,賦予新的風貌。
青年牧區郭家秀傳道得知一樓會堂要進行拆修時,有很多不捨與懷念。她帶著女兒一同前來留影紀念,並說:「我一九九二年十月四日在這裡受洗;二○○九年一月四日結婚時,也堅持選擇在這裡舉行婚禮,因為我希望在這個重大日子裡,選擇具誕生意義的地方,讓婚姻有美好的見證。」她表示,女兒的出生也象徵了新生命的誕生,將來她要與女兒一起懷念這間建築物。
謝明宏和胡毅牧師夫婦與兒女都在靈糧堂服事神,這裡是他們全家遇見神、經歷神豐富的地方。胡毅牧師說她在一九八○年第一次走進舊會堂,在這裡重新聽見主的聲音──主說,歡迎祂的孩子回家──而當年一些長輩的敬虔生命則是她效法的榜樣。謝明宏牧師是在一九八六年會堂蓋好時來到靈糧堂;在這裡,他被甦醒,被更新,走到台前回應神的呼召。十三歲在這間會堂受洗的謝文瑩傳道,也是在這裡第一次被聖靈充滿、被更新,並在服事中看見弟兄姊妹經歷神。她說:「靈糧堂就是我長大的家,是一個充滿感謝的回憶和讚美神的地方。」
二○一四年是台北靈糧堂成立屆滿六十週年,為了預備六十週年堂慶,教會決議在二○一三年十月起進行籌畫多年的工程:將靈糧宣教大樓的一樓會堂重新翻修,作整棟大樓的補強及外牆重新拉皮;並在靈糧宣教大樓後花園興建新大樓(註)。十月廿一日早上,在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與眾執事、傳道和同工們的祝福下,進行了整建工程。在開工禮拜中,眾人齊聚於宣教大樓一樓大會堂敬拜、分享感言,並在講台上的十架前合影,為要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執事會副主席朱黃傑執事說:「靈糧堂這塊地是神留給教會的產業,座落在佳美之處。過去每一次動土後,教會一定興旺,所買的,神必加倍償還。如今由區牧師帶領興建副堂,不只要三倍增長;這是一個教會增長的印證。」朱執事以老鷹脫喙、換爪、換毛的過程為例,提到靈糧宣教大樓的改建是為要從新得力、展翅上騰,藉此譬喻台北靈糧堂未來卅年將要比先前更為強健。
早年熱心參與成人主日學、與傳道同工一起接受訓練的林慶豐執事,參與過兩層樓的舊堂拆建,經歷從和平東路到汀州路聚會的歷史,看到教會的興起,感觸很深。他回想自己從穿牛仔褲的青年學生進到人生的下半場──從學生團契到社青團契,在這裡被建造、服事和成長,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一二七1)
來到靈糧堂已廿年,在這裡受造就、蒙恩受惠並參與服事的專案小組召集人朱竹元執事,分享了專案小組分工概況和進度,並介紹參與建造的專業團隊。他的禱告是:「主阿,願這樣的建造能夠更榮耀神,使兄姊在這裡遇見神,並且建造過程中平安順利,會堂興建完成後弟兄姊妹更見加增,願神賜福這地!」
區永亮牧師到靈糧堂服事已經是第十八年,他用詩篇一二七篇2至3節帶領大家思想:「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並提醒我們所做的,無論是在生活、工作或服事,包括這次整修與興建會堂,沒有一樣是枉然/虛空的。
區牧師說一個人如果生命被翻轉,整個人生光景就會被改變,就能得享安息。一個蒙恩的教會一定要摸著神心意;神的參與很重要,而神樂意把最關鍵的時刻指示我們。台北靈糧堂是一個蒙恩寵的教會,神在關鍵的時刻,會賜下各項資源和預備,包括財務、人力等。他勉勵我們要繼續活在神同在的恩寵(恩典)中,並禱告求神在關鍵時刻打開我們的眼睛得以看見,把教會帶進到新的一個階段。
從傳統農曆年來看,六十年是一甲子,是一個循環;而靈糧宣教大樓的改建,不僅是硬體的翻修和更新,從屬靈角度來看,也象徵新的里程碑──新的六十年──即將開始。正如周神助牧師與朱黃傑執事所言:「我相信未來的榮耀會大過先前的榮耀。」

註:一樓會堂拆修之前,四樓會堂已重新裝修完成並啟用。

 

相關文章

2025.05.27
2025 Super Team|五歲的孩子,用充滿好奇心的眼神觀察、領受天父愛每個人的心
今年2025年四月,我和二女兒洪以恩(Willow)、幾位弟兄姊妹跟胡惟開(Daniel)牧師,參與在台北靈糧堂的Superteam,到印尼雅加達短宣。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帶著5歲半的孩子一起去短宣,源於一年前神感動我先生,要帶著孩子去宣教,也感謝他付上行動,去年就帶著當時快6歲的大女兒,跟著教會的團隊去泰北宣教。所以順理成章的,今年就輪到我帶我們家的二女兒去,特別是當我從Daniel牧師口中聽到有印尼雅加達短宣的機會時,覺得這個神給我們的恩典,因為比起泰北,我想雅加達的環境,對於二女兒來說應該會容易適應一些。 印尼短宣初期,Willow不太享受在其中,她在陌生的環境覺得害怕,不管周遭有多安全,也想要一直跟我牽手,在團隊的Super Kids中,也就是其他隊員一同帶來的孩子們,她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其他孩子及老師。一開始時,無法像其他Super Kids的孩子一樣,參加在上台敬拜、跳舞、戲劇的服事當中。
2025.05.23
2025 Super Team|在印尼的黑暗處,見證神蹟奇事如影隨形
赤道上,這個擁有一萬七千多座島嶼、全球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擁有2.4億人口,雖然官方語言是印尼語,卻有三百多個說不同方言的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反抗殖民國家,變為一個共和國。走了七十年的「異中求同」,對印尼來說,一直是不容易的議題,但也因此得見宗教、語言、文化上的豐富。 台北靈糧堂的Super Team今年集結起行,繼匈牙利、肯亞,首度目的地落在亞洲---印尼雅加達,86位來自六個國家的靈糧家人,分成兒童組、探訪組、專案組、Super Kids組(與父母一起去短宣的孩子)與敬拜組,與雅加達出埃及靈糧堂李榮發牧師的團隊,一起進行十天、針對跨文化族群分享福音的旅程。
2025.05.20
《週報選文》【不是倚靠才能,而是倚靠聖靈】——2025 印尼 Super Team 短宣見證
將近90人,來自台灣、匈牙利、馬來西亞、加拿大、香港等地,今年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我當初報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如此多人的短宣到底會長怎樣?會做什麼呢? 現在回台將近一個月,仍會思考該如何總結這10天的短宣。專案組建設了具備攀岩牆和球池的兒童遊戲室;兒童組七天以遊戲、話劇與擁抱服事來自雅加達各區的孩子;家訪隊分成八組穿梭國宅、貧民窟、村落,走進家庭為人禱告、醫治釋放,甚至領人歸主。 這一切都令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