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靈糧季刊第四季NO.33】蘇迪勒颱風之後的看見和提醒

文/孫志鴻 圖/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刊登日期/ 2015.10.23

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經濟與社會問題,基督徒與教會應以關愛受造世界的心來面對,並採取聯合行動,運用上帝所賜的智慧來管理地球。

今年父親節肆虐全省的蘇迪勒颱風,造成烏來地區大規模的土石流災害,台北市的水源地南勢溪上游也發生大規模崩塌,造成南勢溪原水濁度飆高,超過自來水公司的淨水能力,讓台北市民喝了幾天的濁水,甚至造成便利商店都買不到礦泉水的窘境。蘇迪勒颱風的風力驚人,讓全省倒塌了數萬棵的路樹,再一次曝露出台灣面對颱風時的脆弱。隨著全球氣候暖化速度的加快,未來颱風的威力也將愈來愈大,如何提升防災的能力,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海綿城市與海綿社區
近年來政府在防救災工作的整備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有相當的進展,但我認為防救災的工作還需要落實到社區的層級,結合政府、學術界、以及社區的民間力量,找出各個社區災害的高風險地點,並研擬社區減災計畫,以降低災害的風險。目前全球人類面臨最大的威脅與挑戰,就是氣候暖化的議題,造成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不斷的增加,例如全球大規模旱災、水災與熱浪交替出現,造成生命與財產的損失規模不斷擴大。
面對此一問題,最近學界正在推廣的「海綿城市」(註)與「海綿社區」,有希望降低旱災、水災、熱浪、空氣汙染以及氣候暖化的威脅。海綿城市的主要概念就是利用JW生態工法,將原本不透水的都市轉變成可以吸水、過濾及保水的都市,進而達到降溫、防洪、抗旱的目標。透水鋪面具保水與蒸發的功能,有助於防洪且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暴雨時可在地下形成滯洪池,旱災時也可以提供用水所需,對於降低都市面對極端氣候的災害風險有顯著的作用。而要將原本的不透水鋪面改造成透水性鋪面是一件大且複雜工程,想要一次性的大規模改造勢必會產生許多困難以及疑慮,因此海綿城市並非主張要一次性、大規模的改變都市,而是透過由下而上,由社區尺度開始向上推廣,將都市中的社區都打造成海綿社區,如此每個社區都像是都市中的公園或濕地,彼此間連結之後便能達成海綿城市之目標。

資訊與權力的透明化
今日人類面臨的問題日益嚴峻,全球氣候變遷、生態環境的惡化、全球金融風暴、貧富差距的加大等問題,讓各國政府都傷透腦筋。雖然聯合國自1992年開始推動永續發展的理念,但問題的惡化速度並沒有減慢,反而因全球化的問題而日益嚴重。未來人類的出路在哪裡,難道我們只能看著問題日益惡化而束手無策?但好消息是,科技的發展腳步也未曾停歇,尤其是近年來地理資訊科學、雲端運算、物聯網、語意網、開放鏈結資料、大數據分析等科技的興起,讓我們看到一線希望。地理資訊系統與地理資訊科學的發展,讓我們能更有效率的收集、處理、與分析地理空間資訊。雲端運算技術的發展,讓資訊的取得與分享更有效率。物聯網的發展,讓地理資訊系統變成為即時的地理資訊系統,讓決策者可以掌握時空的變化趨勢。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讓大量的時空資料,可以透過資料探勘的技術,找出問題的根源,進而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其實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經濟問題、與社會問題,背後有一個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人性的貪婪。工廠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將生產過程的汙染物未經處理排放到河川或是大氣,造成環境的污染;2008年的金融海嘯,也是因華爾街銀行家的貪婪,造成全球連鎖性的經濟災難;2014年台灣發生的太陽花運動,部分原因也是因貧富問題的加劇,經濟利益獨厚財團,而廣大的百姓並未受益,造成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自古以來權力與貪婪互相勾結,造成人類的許多悲劇,而對付貪婪問題的最佳對策,就是資訊與權力的透明化,讓所有問題與資訊攤在陽光下,貪污腐敗問題自然無處可藏。

資訊開放的雙重障礙
但是資訊的開放面臨技術與行政上的雙重障礙,技術上的障礙是指資訊系統所使用的硬體、軟體與資訊格式的不同,造成資料交流與分享上的障礙,但近年來因許多國際資訊標準的推動,資訊分享的技術障礙已慢慢克服。資訊分享的行政障礙是指政府單位的保守主義與過時的規範,讓政府的資訊分享面臨許多人為的障礙,此一障礙須要透過制度的檢討逐步克服。
而雲端運算與寬頻無線通訊的興起,讓資訊的取得與分享變得相當便利,加上近年來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的興起,讓數位資料的累積速度突飛猛進,再加上大數據的分析技術,讓決策者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應用資訊來做最佳的決策,因此只要克服行政上的資訊分享障礙,資訊的分享與開放將可大幅提升政府與企業的行政效率,並降低貪污腐敗問題的發生。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經濟問題與社會問題,將會因為貪污問題被遏止,以及行政決策效率的提升,許多問題得以逐步的改善。
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經濟與社會問題,基督徒與教會應以關愛受造世界的心來面對,以關愛教會所在地的社區開始,推廣社區關懷,台灣若是能有三千個教會都有關懷社區的行動,聯合起來會是多大的力量。教會也應該與政府、企業、學術界、民間團體合作,採取聯合行動,以上帝給我們的智慧來管理地球,成為上帝的好管家。

(作者為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台北靈糧堂執事)
註:海綿城市概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44-wXMkYQQ

相關文章

2025.05.27
2025 Super Team|五歲的孩子,用充滿好奇心的眼神觀察、領受天父愛每個人的心
今年2025年四月,我和二女兒洪以恩(Willow)、幾位弟兄姊妹跟胡惟開(Daniel)牧師,參與在台北靈糧堂的Superteam,到印尼雅加達短宣。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帶著5歲半的孩子一起去短宣,源於一年前神感動我先生,要帶著孩子去宣教,也感謝他付上行動,去年就帶著當時快6歲的大女兒,跟著教會的團隊去泰北宣教。所以順理成章的,今年就輪到我帶我們家的二女兒去,特別是當我從Daniel牧師口中聽到有印尼雅加達短宣的機會時,覺得這個神給我們的恩典,因為比起泰北,我想雅加達的環境,對於二女兒來說應該會容易適應一些。 印尼短宣初期,Willow不太享受在其中,她在陌生的環境覺得害怕,不管周遭有多安全,也想要一直跟我牽手,在團隊的Super Kids中,也就是其他隊員一同帶來的孩子們,她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其他孩子及老師。一開始時,無法像其他Super Kids的孩子一樣,參加在上台敬拜、跳舞、戲劇的服事當中。
2025.05.23
2025 Super Team|在印尼的黑暗處,見證神蹟奇事如影隨形
赤道上,這個擁有一萬七千多座島嶼、全球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擁有2.4億人口,雖然官方語言是印尼語,卻有三百多個說不同方言的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反抗殖民國家,變為一個共和國。走了七十年的「異中求同」,對印尼來說,一直是不容易的議題,但也因此得見宗教、語言、文化上的豐富。 台北靈糧堂的Super Team今年集結起行,繼匈牙利、肯亞,首度目的地落在亞洲---印尼雅加達,86位來自六個國家的靈糧家人,分成兒童組、探訪組、專案組、Super Kids組(與父母一起去短宣的孩子)與敬拜組,與雅加達出埃及靈糧堂李榮發牧師的團隊,一起進行十天、針對跨文化族群分享福音的旅程。
2025.05.20
《週報選文》【不是倚靠才能,而是倚靠聖靈】——2025 印尼 Super Team 短宣見證
將近90人,來自台灣、匈牙利、馬來西亞、加拿大、香港等地,今年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我當初報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如此多人的短宣到底會長怎樣?會做什麼呢? 現在回台將近一個月,仍會思考該如何總結這10天的短宣。專案組建設了具備攀岩牆和球池的兒童遊戲室;兒童組七天以遊戲、話劇與擁抱服事來自雅加達各區的孩子;家訪隊分成八組穿梭國宅、貧民窟、村落,走進家庭為人禱告、醫治釋放,甚至領人歸主。 這一切都令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