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台北靈糧堂的發展史

文|周神助牧師

刊登日期/ 1999.01.01

正值台北靈糧堂建堂四十五週年,也是為靈糧山莊新堂落成感恩之際,我們願意在此分享這四十五年來,主在我們中間所施以恩惠及所行的作為,願榮耀都歸給這至高的三一神。

台北靈糧堂發展史的大事記
一九四三年:趙世光牧師在上海建立靈糧堂,並成立中國靈糧世界佈道會。從此展開在華東各地建堂,辦神學院、出版屬靈刊物,並從事各樣慈善事工。
一九四九年:大陸變色,趙世光牧師徹退至香港,展開密集佈道與建堂的工作。
一九五四年九月:成立台北靈糧堂,先後借女師附小幼稚園及台銀幼稚園聚會。
一九五七年八月:寇世遠弟兄全職事奉負責牧養工作。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在現址首次建堂完成。(當時購地經費8萬元)
一九六九年:寇世遠弟兄離職創立基督之家。
一九七○年:鄭昌國牧師夫婦就任牧職。
一九七七年:周神助牧師夫婦就任牧職。
一九八六年:舊堂改建,宣教大樓獻堂。
一九八八年:展開一連串的植堂運動,首開三重靈糧堂。
一九九○年:成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
一九九五年:創設佳音廣播電台。
一九九六年:教會牧養轉型,分區牧養小組教會正式展開。
一九九八年:強本南進,展開牧區直接在全省拓植教會的工作。
一九九九年:靈糧山莊新堂獻堂。

台北靈糧堂團隊事奉發展史
一、趙世光牧師佈道期:一九五四年趙牧師在一女中禮堂佈道後,開始了靈糧堂。趙世光牧師有強烈佈道負擔,有明顯的佈道恩賜。本堂頭三年並沒有全職傳道人,趙牧師偶而來台佈道培靈。

二、寇世遠弟兄牧養期:寇弟兄在本堂牧養近十二年,寇弟兄有非常突出的講台恩賜,無論是佈道、培靈、查經、主日信息,不但很有供應而且非常吸引人。教會增長相當快速,牧養方式比較不是以全職傳道團隊方式來進行。

三、鄭昌國牧師時期:在最艱難時刻,鄭牧師承接牧職,除有很好的講台牧養外,也不斷增設各級的團契,創設成人主日學,推動差傳事工。因鼓勵與栽培同工,所以最後幾年已開始有小型的全職同工團隊。

四、周神助牧師時期
a.團隊草創期(一九七七年至八○年):初期全職團隊只有三、四位(包括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全職執事),開始幾年間彼此生疏、個性相當不同,團隊默契非常弱,可說是團隊的艱難期。
b.團隊初熟期(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團隊漸擴展到約十位(八位是傳道人)。這段時間的團隊有幾個特點。
1.同工晨禱:同工赴韓觀摩回來,開始清晨五點鐘的同工禱讀。這禱讀對同工的同心與得力有相當大的幫助。
2.同工同酬:為減少增加全職的流程與阻力,我們請求教會容許同工憑信心同工同酬。在這時期我們加速邀請蒙召的社青成員加入全職團隊。
3.訓練摸索期:這時期加入的同工大半未受神學院的訓練,這時期我們有稍許的訓練課程,同工的事奉雖大半不差,但有幾位常有是否應到神學院多選課或做全修生的掙扎。
4.團隊更新初期:在這期間團隊經歷聖靈初期的更新,在禱告上、團契上、敬拜上、成人主日學上也同步逐步的更新。感謝主,在這期間全職同工團隊對於更新的方向與速度大抵是相當一致的,也因此帶來教會相當的增長。
c.團隊衝刺期(一九八六年至九○年):全職同工增加到差不多五十位(傳道人有二十八位),這段時期團隊有幾分特點。
1.危機轉機期:隨著大樓獻堂與教會更快速增長,行政全職同工大量增加,而執事團隊的數量與委身度也增加。此時與全職傳道同工形成三大團隊。三大團隊配搭在默契不足時容易引起同心的危機。在警覺中我們開始三大團隊的聯禱會,並加強協調溝通及愛心的關懷,使危機變成轉機。
2.執事團隊加強期:初期資深執事終身職,經過幾年執事組織章程的修訂,選出更多實際參與服事的執事來,執事團隊的功能得以更多發揮,特別選出常務執事及聖工小組參與教會的決策。
3.團隊擴散期:隨著植堂事工的拓展,多位資深同工受差到高雄、台南、台中……等地植堂,團隊須要迅速補充加入新血,偶有青黃不接現象,但也使新進同工有更多成長的空間,以致承擔力逐漸加強。
d.團隊現況(一九九九年):目前全職同工一百四十三位(傳道同工七十五位),這段時期團隊有下面幾項特點:
1.團隊轉型:因著一連串牧養轉型,整個團隊轉成以牧養為主軸,部門為輔的型態,其結果是牧養團隊越來越龐大,相對的部門事工較萎縮。
2.各牧養團隊:各牧養團隊因看壓力較大,動力也漸展現出來,各牧區間難免有競爭的壓力,但透過彼此的代禱與區牧長的協調會議,大抵還能同心興旺福音。
3.品格第一:受培基學院的影響,開始在團隊中強調品格的重要,在同工禱告會中,每月一次對當月生日的同工,由”上司”表揚品格。其結果對團隊質的提昇有明顯的成長。
4.強本南進團隊:各牧區因強本南進,需大量全職同工、特別南進拓植的同工。那一區擁有拓植同工,那一區就在南進上佔優勢。
專業同工團隊:隨著資訊部、影視部、管理處、企業處的擴展,團隊須更多專業同工投入。目前已經有多位這類同工,但需求量還是很大。  

台北靈糧堂教會更新發展史
1.禱告更新發展史
教會更新必須首重禱告的更新,禱告會不但要更新且要不斷更新,而禱告會的更新,最先須更新的是同工禱告會的更新。禱告、禱告會是非常容易蒙灰的,因此須不斷除灰才能使禱告的火興旺不熄滅。二十幾年來,無論晨禱、同工禱告會、小組禱告會、電話禱告網、守望禱貴會,發現若不持續除灰、更新、爭戰,教會的更新、增長就受到影響。
2.敬拜更新發史
台北靈糧堂一貫的傳統是講台強,當強的講台伴隨敬拜、節慶的更新,那影響力就大增。
a.領會的更新:由傳統的司儀、司令到領會,由領會到領敬拜,由各人領敬拜到團隊敬拜,這些都不只是方式改變就可以,必須伴隨著在靈裡與真理上的更新。當敬拜團在靈裡與音樂專業於不斷更新與提昇時,敬拜的質與與影響力就不斷提昇。
b.詩歌的更新:從靈糧詩歌到靈糧詩選,接著靈糧新韻、靈糧短歌集,到現在的新靈糧詩選,另外同工、弟兄姊妹的新詩創作。這些詩歌豐富敬拜的內涵,加上靈歌適當的運用,使敬拜更豐富、更流暢,也使聖靈的工作更明顯。
c.多元敬拜的更新:因人數的增長、有了多堂的崇拜,由一堂到五堂,由週日到週六、週五的崇拜,由語的需要,發展多語的崇拜,由國語到台語、英語、印尼語與菲語的崇拜,再加上兒童崇拜及假日生活講座,整個敬拜就更多元,除多元外,每個敬拜也要求不斷更新與提昇。
d.支持團隊的更新:由詩班的更新,到招待人員、音控人員、燈光同工、字幕同工、收奉獻、聖餐人員的更新。主日崇拜的好壞,絕非講員一個人的責任,而是與每個支持團隊息息相關的。
e.會眾的更新:會眾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在靈裡的更新,在肢體語言的參與與更新,這些是整體敬拜更中極關鍵的因素。這些更新對於主事者,必須以智慧、教導、耐心來促成。

3.裝備更新發展史
教會由初期全教會的查經聚會,到分少數幾班聖經課程的成人主日學,接著螢展四軌(初信類、聖經類、生活類、訓練類)課程,再來就是全年齡的主日學推動,反來推動裝備年十三站的課程,目前則是全力推動四壘四圈全壘打門徒裝備課程。

4.團契、小組發展史
本堂最先的團契是姐妹會,接著成立弟兄會,後來再有青年團契,在鄭牧師時期開始發展社青團契,後來我們在即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各級學生團契,七、八個社青團契,五、六個中壯年團契,及後來的撒母耳年長團契。有關組小組轉型本特刊有不少專文報導,請讀者參照閱讀。

5.聖靈更新發展史
本堂的更新與聖靈的更新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有幾項特點分享如下:
a.同心的更新:很多教會在更新過程中,帶來關係的緊張與分裂,感謝主,靈糧堂過去相當保守,在二十幾年聖靈更新過程中,大家同心、同修、齊步邁進,這是神極大的恩惠。
b.更新中的教導:更新不是新花樣、新潮流,更新也不是走頭無路中自我小聰明的新點子。每次的更新都必須依循聖經真理的啟示來進行。聖靈的更新不能例外。在過去二十餘年聖靈的更新中,我們常回到聖經做聖靈真理的教導,這些教導使我們更新更穩健,也更同心。
c.更新中的「紗窗」:對聖靈的一波一波,對聖靈的恩賜,我們不採取緊閉門窗政策,我們也不採取全然開放政策,我們採取開門窗卻裝紗窗的政策。我們吸收聖靈的涼風,卻排除靈恩中的因人為帶來的”蚊蟲”。
d.更新中的平衡:在聖靈更新中我們注意聖靈內在果子與外在恩賜的平衡,同時我們也注意聖經、聖靈、聖潔三方面的平衡。平衡避免我偏差、極端或滑跌。
e.更新中的剛強與謹守:聖靈的更新必須勇敢、剛強,但我們也不忽略為常有謹守及反省。在剛強中勇往直前,在謹守中調整方向與步伐。

6.組織更新發展史
a.傳統的組織結構:開始對我們的組織結構是傳統的、內向的,針對事工的需要,把事工與牧養作平行式的安排。
b.更新的組織結構:經過很多年、很多次的更新、改變,這種更新的組織結構有下列幾個特點:
1.組織由事工導向變成以人(牧養)為導向。
2.組織由現況導向漸變為景象導向,換靈之組織本身由靜態變成動向,由維持事工變成完成未來使命為導向。
3.組織可隨異象與使命的進展不斷修正、調整。隨著異象使命進展的速度,組織表的修訂也不斷加速度,最近幾年大約每兩年大修一次,每半年小改一次。
c.集體領導及一人領導間:教會四十餘年來,由最初由執事領導事工、行政、傳導人領導牧養,到漸漸由執事會及傳道同工會分工集體領導,到最近十年在集體領導中必要時刻相當尊重一人(主任牧師)的領導。這些過程中沒有權力鬥爭、沒有暗中運作,而是由神在同工心中逐步的帶領。
d.神永居首位:四十餘年來,組織中上下左右都有相當大的變動,唯一不變的是神永屬最高的首位。神不只是組織表上虛位元首,而是掌教會實權的最高領袖。

台北靈糧堂教會增長發展史

四張教會增長圖表

1.教會更新期(一九七七年~八三年)
這五、六年的時間,我們剛來教會牧養,開始一、兩年的學習適應期,我們在建立互信關系中看重教會各方面的更新,包括禱告的更新、敬拜的更新、成人主日學的更新、團隊事奉的更新。這段時期的更新是非常小心,相當綏慢的。一九七九年我們幾位同工赴韓觀摩,在禱告上,特別清晨禱告上受到相當的衝擊,因此聚會人數開始有明顯的增長,由兩百餘人增長一倍多到五百多人。

2.會堂改建期(建宣教大樓,一九八四到八五年)
很多教會建堂期間人數不是停滯就是減少,但我們在建堂易地聚會,諸多不便中仍能稍有增長,原因如下。
a.同心建堂:同心比建堂重要,經過約兩年的禱告等候,到大家同心時才建堂。
b.禱告建堂:建堂期間,大眾更儆醒禱告,同心禱告,我們經歷大樓不但是用錢由工人蓋起來的,而是弟兄姊妹以信心、愛心藉不斷禱告建起來的。
c.同時注重軟體建造:在會堂硬體建造中,我們更加強信徒靈命,靈修的建造,也著重恩賜、事奉的建造。
d.多元牧養:信徒的牧養除講台的牧養外,透過自我靈修的牧養、團契、小組的牧養、成人主日學的牧養,禱告會的牧養,多元牧養使弟兄姊妹的凝聚力沒有減弱。
e.感謝與讚美:很多教會在建堂時、建堂後,話很多,批評、怨言很多,都成為教會同心、增長的破口,我們提醒以禱告代替批評,師感恩代替怨言,大獻堂前後,大家以「感謝進入祂的門,以讚美進入祂的院。」

3.增長快速期(一九八六年至八九年)
這幾年教會增長最快時不到千人增長到兩千餘人,原因如下:
a.會堂擴大、副堂、教室增多。
b.同工團隊擴大,團隊轉型成功。
c.禱告會、成人主日學加強。
d.教會更新、聖靈更新加速。
e.多元、多語、多堂崇拜的開始。
4.增長減後期(一九九○至一九九五年)
這幾年增長稍減的原因如下:
a.會堂及各樣聚會埸所不敷使用,各樣聚會擁擠不堪。
b.這幾年大量植堂,五年期堂約增加二十間分堂,很多資深同工調往分堂、包括夏忠堅牧師夫婦借調公元兩千年福音運動,還有台北近郊植堂也分散一些信徒出去。
c值得注意的事,雖增長緩下來,但還是有增長,若從整體來看,因植堂帶來的增長是相當可觀的。
d牧養結構、小組轉型尚未開始,以團契的結構為主軸似乎已經發展到極限。

5.小組轉型期(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九年)
a.轉型的初期:有人形容這轉型是「驚動武林」的大事,甚至有人傳說,「台北靈糧堂將成為歷史名詞」。但感謝主,因清楚是神的帶領,也因有好的異象傳遞及長時期的連鎖禱告,所以各牧區在激烈變動、轉型中,很快穩定下來,前一年半以穩定為主,感謝主,整體說來,在穩定中還是有些增長。
b.最近兩年小組透過屬靈認領、僕人事奉,五五五禱告收割,小組越來越轉型成外向宣教的小組,教會受洗的人數及整個教會的增長加快很多。

6.強本南進期(一九九八年迄今)
隨著各牧區認領全台的各縣市,各牧區外展宣教成為為經常的事工,各牧區透過經常的禱告行軍、短宣,紛紛建立福音據點,教會漸漸因人數增長轉成堂數增長。隨著強本南進的穩定,要來的日子將漸發展強本西進,進而強本全進。
綜觀過去二十餘年,似乎感受神的託付、使命「沒完沒了」,但也深深經歷神的恩典、賜福也是「沒完沒了」,對於過去,我們除了感恩與悔改外,我們不敢稍有自滿,對於未來,我們只有再獻上自己,獻上整個團隊,我們對主說,「我們在這裡,請差遣、使用、充滿我們。」

相關文章

2024.11.27
「迦南美地共享空間」剪綵
大家還記得「靈糧幼兒園」嗎?在靈糧山莊2.0整建完成後,原靈糧幼兒園也接續改裝,並重新更名為「迦南美地共享空間」;自今年7月份以來,歷時了三個多月的拆除、施工、裝潢,終於重新回到眾人的視線。11月23日由台北靈糧堂執事會朱黃傑主席、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執事會林慶豐副主席、陳一強執事、牧養核心團隊廖承增牧師以及治理外展總部呂健萍執行長等,一同為「迦南美地共享空間」舉行剪綵儀式,在眾人的喜悅中,迎接新...
2024.11.22
靈糧七十,在服事中經歷醫治與接納
我是被大學同學傳福音、信主近三十年的基督徒。剛信主,便開始服事,後來進入職場、結婚成家,當季節漸漸改變,我再次把重心轉回教會服事,卻漸漸失焦,找不回初信之時,與神、與主內家人間的單純、敞開和自在的關係,只剩配搭服事的戰兢。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聖經》浪子比喻中,在家長年勞力、沒有享受父愛的長子。 兩年前,因健康出問題,加上服事中有時會與同工溝通不良,我原先希望能把話講開、真正和好,安心面對接下來辛苦...
2024.11.20
《週報選文》撒下宣教的種子
早在十五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時候,我跟我媽去了泰北的帕黨學生中心,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短宣。當時我可以做的事情不多、也不知道該怎麼服事,每天就跟著大家一起敬拜、家訪、走禱、陪學生玩。 那趟回來後,我每天和爸媽一起的睡前禱告開始有了變化。不同國家的宣教士開始慢慢進入我的代禱清單,禱告開始變得越來越長;在我十二歲開始叛逆,不願意睡前禱告,但每晚上我還是會一次次提到宣教士的名字和宣教地,即使可能沒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