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小組化歷史回顧與展望
文|周莊碧明師母
刊登日期/ 1999.01.01
「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一九七0年從菲律賓以宣教士身份來到台灣,就開始在台北靈糧堂聚會,也參與服事。一九七七年離開在「校園團契」的服事,全職進入靈糧堂,到如今正進入第廿三年。近卅年了,看見教會的成長、更新與改變,也可說與教會一齊成長、更新與改變。
新皮袋裝新酒
靈糧堂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不斷的改變、更新;同工們常常開玩笑說:開會到一半上洗手間回來,有時決定又已改變了。是的,我們願意被神變化而更新,使我們越來越走在神的心意中。「新酒要裝在新皮袋裡,不能裝在舊皮袋,恐怕破裂會更大。」無論個人或教會,都極願意一直保持著是新皮袋,好使我們能領受更多的新酒。
教會轉型的轉捩點
感謝主,因祂真有說不出的恩賜。過去台北靈糧堂除了在敬拜、禱告更新之外,在全年齡主日學及全年齡團契牧養也有神極大的賜福與保守。當時每一年都有25%的增長;受浸人數每年也都在增長中;但神知道我們的不足,與需要更大之突破。不錯,那時在團契中也有分小組牧養,同工們也盡心竭力作主工,總是覺得還很有限,似乎缺少什麼。直到一九九四年三月初,傳道同工(包括分堂)一行有機會參加新加坡「堅信浸信會」所與辦的「小組教會研習會」,會中同工們都極為興奮,也感受他們這種「小組教會」(不只是有小組的教會)的方式,可使我們:一、真正落實牧養;二、培育新領袖;三、有更強的委身;四、福音動力強;五、肢體傳福音;六、明確的職責;七、更堅強建立團隊;八、整合力量大;九、清晰的異象。於是同工們決定,回來從三月中開始,在幾個月中,從原有的團契結構(當時差不多有廿左右全年齡的團契)漸漸轉型成小組,在小組中也有一對一的造就。
轉型的步驟
教會採取轉型的步驟,第一:所有小組長重新訓練,如何在小組中運作4W(破冰、敬拜、神的話、神的工)以達成小組教會的優點。第二:從傳道同工→區牧→神學生→區長→小組長→小組核心同工,推行「一對一」裝備年的門徒訓練。
轉型一年多後,一九九五年全年受洗人第一次突破四百多位(圖一);領袖們也漸漸培育出來;更寶貴的是小組中之牧養比以往更落實了,小組中之組員,不但有更親密的關係,小組的關懷網也重建起來,何時組員有需要,整組一齊承擔。當年八月,我們開始每月一次的小組長月會。這意謂著,我們雖分散在不同牧區、不同小組,但我們也可以整合在一起,與主任牧師、牧養處、區牧長會面。
一九九四年是試驗年,直到一九九五年元月,主任牧師正式在主日崇拜,四次教導有關小組教會之意義、關係、委身、代價等等,並呼召尚未在小組中的弟兄姊妹加入小組,就這樣以原有同年齡團契轉型二年。
禱告尋求確定神的心意
其實從一開始,有同工一直就有感動應該是地區性的小組,只放在禱告中;直到兩年後,一九九六年四月,這感動越來越強烈地在其他傳道同工身上,打散原有團契再轉型成為地區性分區小組。這時目標、異象更為清楚:得著大台北地區為業,走進人群,成為無牆教會。於是同工們交通再交通,禱告再禱告,在六月,為此事第一循環──傳道同工加上行政同工,廿四小時連鎖禱告兩週,以更深尋求主;第二循環──小組長加入再二週連鎖禁食禱告;一個月之後,鼓勵全教會在兩週之間,一天一餐之禁食禱告。這當中爭戰非常大,有同工作夢是比較負面的,但我們全體同工,就是一心尋求神,深信「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祂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我們極願順服主。因此,一九九六年六至九月之間,一、在同工尋求中,神有非常清楚啟示及印證;二、在小組長月會擬出目標、方向,確定十月開始轉型成地區小組;三、在主日崇拜中,主任牧師傳遞此異象;四、確定六大地區及區牧長(圖二);五、各區區牧長、區牧開始一個一個打電話,邀請小組長等同工,及按區(里)聯絡組員,以重新安排小組。
這期間可說是相當辛苦。值得感恩的是弟兄姊妹大部份都能順服傳道同工們的帶領,重新分組,並且願意委身小組,或擔任小組長。周牧師與我特別是戰戰兢兢,有人提醒我們靈糧堂會完蛋的,也有人說靈糧堂既已如此,一定會成歷史名詞。感謝主,這些話更叫我們儆醒禱告,憑信心仰望主。像摩西一樣 ,從未走過的路有誰不害怕?惟恐作了錯誤的決定。到這時只能往前,不可後退,希伯來書作者如此說:「…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
按地區分成六大牧區
感謝主,一九九六年十月初就正式分六地區──打散原有的社青、中壯年、姊妹會等團契,按就近地區重組新小組。這六地區有中區、東區、東南區、西區、西南區,保持原有三個特殊區──語言區、學生區、兒童區及增加一個特殊區──藝術區(圖三)。年長團契不打散仍維持原樣,因年長不方便晚上出門。這段時間:一、區牧長、區牧參加實習小組長八課訓練;二、各小組長又重新訓練;三、五位全職同工參加牧者訓練中心為期一年訓練(由新加坡同工來訓練);四、正式整合全教會小組材料(由講員、裝備中心及同工們預備);五、推動一年三次福音收割、好幾波連鎖禱告,四十天、廿一天禁食一餐禱告等等;六、一九九七年十一至十二月第一次八個牧區實習區長訓練(十六小時),並實習四個月;七、一九九八年四月,正式按立轉型後第一批區長;八、一九九九年四月,正式按立轉型後第二批區長。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廿九日至十二月五日,主任牧師帶領處長、區牧長以及數位分堂主任牧師去觀摩泰京「希望教會」及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
九八年大事記
一九九八年,有幾件大事:一、一月到二月,處長、區牧長決定六牧區認領全台灣六地區為責任區(圖四)──意思是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國內宣教、植堂由六地區負責,即所謂的「強本南進」(東區:台中市、彰化、雲林、澎湖。中區:嘉義、台南、基隆。西南區:台中縣、南投縣。西區:宜蘭、花蓮、台東。北區:金門、桃園、新竹、苗栗。東南區:高雄、屏東、馬祖),植堂處比較負責國外植堂;二、提昇學生牧區工作──二月份增加一個「週末派青少年崇拜」,學生牧區也分南、北二大區(按學校地區來分小組)。
迎接九九門訓年
按地區轉型正進入第三年,感謝主,各區、各小組福音動力正在加強中,使得一九九八年受浸人數不包括英語區及在外受洗,已有六一五位,一九九九年上半年也有一位;小組、地區的福音動力正在加強中。去年聖誕節小組在地區作僕人事奉,也讓教會更能融入社區(圖五:九八年聖誕收割表)。一九九九年是我們「門訓年」,即「全壘打門徒訓練」期待教會所有弟兄姊妹都像耶穌的門徒,將福音傳遍普天下、震動天下。
感謝主,一九九九年四月又增加一個牧區──年長區之成立。深信神會領祂的教會不斷往前走。(作者為台北靈糧堂牧養處處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