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小群搖身變大群
文|陳善純
刊登日期/ 1999.01.01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篇16篇6節)
位於中正紀念堂南側、愛國東路旁的新隆國宅,是神賜給我們的佳美之地。這個國宅的居民約五百餘戶,二千多人口,主要分為兩類:一為中、基層的原拆遷戶,一為中、高層公務人員。因為教育、文化、經濟、社會背景皆有相當落差,鄰里關係冷漠,互動不良,亦缺少文化氣息。自1996年10月我們開始分區小組聚會,透過許多次小組與個人行走禱告,神逐漸加給我們「為主贏得社區」的託付,也一步步為我們打開這地的福音之門。
社區聖誕晚會贏得喝采
從96年聖誕節起,我們就禱告尋求進入社區的機會。一開始我們期待教會能提供活動的主力支援,因為僅只我們一個小組,區區七、八位組員的力量實在有限,然而神並不立刻為我們開路;如今回想當時的挫折,卻要感謝主不把難擔的擔子放在我們未成熟的肩上。直到整整一年後,西區另有一新分殖的小組在新隆國宅成立,神才招聚西區另五個鄰近小組陸續加入97年社區聖誕晚會的籌備工作。因著數十位同工、組員同心合一的擺上,神在這次晚會中豊富供應我們的遠超過我們所想所求,這一切更顯明是神自己定意要成就這美事!
當晚溫馨演出,粗略估計應有三百多人參與,「平安夜」的祝福不僅迴盪在社區中庭,也帶入許多家庭。感謝神藉這次活動使我們與社區建立良好互動的第一步,住戶委員會肯定了我們的用心,並進一步邀請台北靈糧堂成為這個社區的永久義工,協助支援往後各項活動。
福音預工、僕人事奉忙不迭
98年我們又陸續推出多場不同性質的中、小型福音預工活動(錄影帶欣賞、生活講座、感恩見證等),並主辦了兩場大型社區聯歡會(母親節、聖誕節)。透過這些活動的宣傳、邀請和跟進,我們得以接觸到社區中至少三分之二的家庭。
在這期間,夏忠堅牧師「從尼希米記看社區營造」的教導,與「福音出擊」一書的啟示,給予同工群很大鼓勵與提醒;當體認到社區福音工作是急不來的,我們就坦然卸下了「人數成長」的「業績」壓力,進一步學習以「僕人事奉」表達對社區的愛。我們組成了志工隊,在颱風天為社區清掃中庭、在週末午後為各棟擦洗大門信箱、在初春的寒風裡參與中庭綠化工作、為單親慕道友整理家務……..,這些「行出來」的愛心,在一自自掃門前雪的鄰里中注入一股溫馨暖流,鼓勵眾人一起投入社區關懷。
流浪羊兒回家 眾人備受激勵
多次在社區行走禱告時,同工們共同的感動是要先挑旺這社區中冷淡退後的基督徒,繼而去得著當中渴慕救恩的靈魂。這個成長的方向,也正如98年康希牧師的特會信息所勉勵的:「要先有器皿,才能盛裝復興的膏油。」感謝垂聽禱告的神,祂透過一場場的活動,陸續加給我們願委身社區的同工。其中有久未聚會的流浪羊兒,也有認同社區營造的友堂肢體。
98年底正逢社區住戶委員改選,為能更積極改善社區體質,穩固福音預工的果效,多位本堂與友堂的弟兄姐妹蒙神呼召參選住委,然而因為與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衝突,候選兄姐遭遇到不少有形無形的攻擊攪擾,感謝神垂聽各小組的連鎖禁食守望禱告,使他們剛強壯膽,歷經三場改、補選,在十三席委員中共有四位弟兄姊妹與兩位慕道友當選,求神賜給他們智慧與能力,在未來兩年的住委服事中,同心成為這社區神祝福的出口。
上帝樂意將產業賜下
經過近兩年半的撒種耕耘,感覺上社區營造開始有一點根基了,但我們深信神的工作才剛起步,神的祝福不止要興旺台北靈糧堂所屬的社區小組,也要透過週邊眾教會合一的同工,在這佳美之地建立復興的、無牆的教會。今年三月初,社區英文班開課了,老師是社區對街恩泉堂美籍施牧師,助教是本堂小組同工周弟兄夫婦,卅多名學員的班級是前所未有的社區學習盛況。三月中,每週固定的社區禱告會成形,神呼召的代禱勇士將為這社區忠心守望,而神信實的應許是眾人甘願付上各樣代價的保證:「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將祂的國賜給你們。」(路加福音12章32節)願一切榮耀都歸與 神!(台北靈糧堂西區區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