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真愛大家庭 偕力做主工

文|張鈞莉

刊登日期/ 1999.01.01

一九九八年五月三日中壢靈糧堂所差派的弟兄姊妹第一次在楊梅舉行主日崇拜,如果從此計算,楊梅靈糧堂開創至今僅一年多。這個年輕的教會嚴格說來並非中壢拓荒的成果,而是由楊梅地區劉讚生醫師所屬的教會,與中壢靈糧堂居住楊梅地區的會友們合併組成,每提及此事,教會中一位八十歲的老姊妹總搖頭讚嘆說:「這樣的事,自從開天闢地以來未曾聽過!」

成立經過曠古奇事
楊梅是個純樸小鎮,人口十二萬四千餘人,其中本地人多屬客家族群,民風保守。最初中壢靈糧堂計畫於此拓堂時,以為要做客家福音工作,然放眼一望,這一批住楊梅的會友全是本省外省籍的外來人口,又加上經費不足,因而作罷。而後神帶領教會合併成功,同時奇妙無比地賜下未來商場中的教會場地,又及時帶領建築設計師林國仁弟兄加入教會、及與中原大學合辦推廣教育學分班等等,一連串曠古未有的新鮮事,楊梅的弟兄姊妹逐漸明白了神的心意大過專顧於某一族群,而是要建立一個走進社區,以和好、開放、簡樸、環保等禧年精神為導向的大眾化教會。祂走在教會前面,一再以其時機精準無比的奇妙作為顯出恩待教會的憑據,使得楊梅靈糧堂的弟兄姊妹鼓勇向前,不敢小看自己年輕,他們要以此嶄新的禧年模式,迎向下一世紀!

族群融合、切實相愛的大家庭
到過楊梅靈糧堂的人都說,不像去教會,倒像回家。從外觀上,那枝葉扶疏的院落、寬敞的簷廊,古樸的民房形式一看就像個溫馨的家。而會友成份除了原先客家、本省及外省三大族群,又先後有外籍勞工,及青年使命團的外籍學員們加入,膚色、容貌、語言均各有異,形成了聚會時的有趣畫面。這些形形色色背景不同的人在基督裡相聚相愛,更像一個活潑多元的大家庭。
提到會友的背景,楊梅靈糧堂可謂各路英雄薈萃。要說醫生,婦、兒、牙科皆備,可做全身健康諮詢;論到教師,文學理工科技音樂美術兼具,從幼稚園到研究所可以包辦。水電油漆、美容美髮,都有專業人才;連每週愛宴時吃的米飯,都是弟兄親手種出來的。如此一個大家庭,若是逞一時血氣,必定是七嘴八舌,四分五裂。然而楊梅靈糧堂的弟兄姊妹在經過建堂之初的一小段衝盪調適期後,深刻學會了彼此接納的真理,現在這些背景迥異的主內肢體不但彼此諒解,並且互相欣賞,各行業間還可以「互相利用」彼此幫補。靈裡合一是楊梅靈糧堂生機盎然、衝勁十足的最大因素。
合一的具體表現,即是做起事經常是全體動員、人人參與。早期人數不多,同工會幾乎就是會友大會,不分職務頭銜,人人均可表達意見。後來人數漸增,幾次轉移場地舉辦特會,所有搬遷佈置也是一呼百諾,人人奮臂投入。野外烤肉崇拜時,陣容壯觀;大掃除起來,更是鐮刀鋤頭爭相出動,場面雄壯得很。家裡孩子過生日,蛋糕菜餚全端到教會裡來一起慶祝;而前陣子一位弟兄突然車禍過世,大夥兒則乾脆進駐喪家,守靈伴眠、做飯顧孩子,川流不息地定要使家屬無暇傷心才算數。互為肢體、同為一家人的感覺,在楊梅靈糧堂是真實而具體的。

放眼服務社區、剛強有力
楊梅的弟兄姊妹最大的渴望是透過小組進入社區,成為一個真正敦親睦鄰的禧年教會。未來教會預定地將不再是高牆深鎖的傳統模式,而要伸進鬧市走進商場,向社區開放。內部設計上全以開放空間、接近居民為導向;並將與中原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合作,長期開設正式學分課程,使得從桃園到新竹的廣大群眾都得以藉著進修機會,自然走進教會。目前一切規劃皆朝向服務社區、無牆無鎖的禧年教會目標邁進。
目前教會主日聚會人數已從一年前的四十人增長到九十人,除學生牧區外,分為七個細胞小組,由中壢靈糧堂王桂華牧師統籌牧養,並設有秘書及行政同工各一人。今年的具體目標是平均人數過百,十個動力充足的細胞小組。至於遠程目標,盼能持續增長,在公元2010年使人數突破兩千。或曰口氣托大,然而楊梅靈糧堂的弟兄姊妹既然親蒙大恩、身受託付,個個豪情萬千,要為神的國度大大張口。他們說,楊梅小鎮的居民要找大醫院、大飯店,或許必須遠赴台北;但今後他們如果要找大教會好教會,讓他們在本地就找到吧!九八年九月廿七日的擴大同工會中,全會眾一致通過的教會異象是:「在楊梅,建立一個剛強有力、滿有榮耀的教會!」至今每一宣告,人人悸動震撼不能止—楊梅,楊梅,我們建家立業、蒙恩蒙召的地方啊,我們就要在這裡建造最剛強、最榮耀的教會!
(作者為楊梅靈糧堂同工會副主席)

相關文章

2025.05.27
2025 Super Team|五歲的孩子,用充滿好奇心的眼神觀察、領受天父愛每個人的心
今年2025年四月,我和二女兒洪以恩(Willow)、幾位弟兄姊妹跟胡惟開(Daniel)牧師,參與在台北靈糧堂的Superteam,到印尼雅加達短宣。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帶著5歲半的孩子一起去短宣,源於一年前神感動我先生,要帶著孩子去宣教,也感謝他付上行動,去年就帶著當時快6歲的大女兒,跟著教會的團隊去泰北宣教。所以順理成章的,今年就輪到我帶我們家的二女兒去,特別是當我從Daniel牧師口中聽到有印尼雅加達短宣的機會時,覺得這個神給我們的恩典,因為比起泰北,我想雅加達的環境,對於二女兒來說應該會容易適應一些。 印尼短宣初期,Willow不太享受在其中,她在陌生的環境覺得害怕,不管周遭有多安全,也想要一直跟我牽手,在團隊的Super Kids中,也就是其他隊員一同帶來的孩子們,她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其他孩子及老師。一開始時,無法像其他Super Kids的孩子一樣,參加在上台敬拜、跳舞、戲劇的服事當中。
2025.05.23
2025 Super Team|在印尼的黑暗處,見證神蹟奇事如影隨形
赤道上,這個擁有一萬七千多座島嶼、全球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擁有2.4億人口,雖然官方語言是印尼語,卻有三百多個說不同方言的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反抗殖民國家,變為一個共和國。走了七十年的「異中求同」,對印尼來說,一直是不容易的議題,但也因此得見宗教、語言、文化上的豐富。 台北靈糧堂的Super Team今年集結起行,繼匈牙利、肯亞,首度目的地落在亞洲---印尼雅加達,86位來自六個國家的靈糧家人,分成兒童組、探訪組、專案組、Super Kids組(與父母一起去短宣的孩子)與敬拜組,與雅加達出埃及靈糧堂李榮發牧師的團隊,一起進行十天、針對跨文化族群分享福音的旅程。
2025.05.20
《週報選文》【不是倚靠才能,而是倚靠聖靈】——2025 印尼 Super Team 短宣見證
將近90人,來自台灣、匈牙利、馬來西亞、加拿大、香港等地,今年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我當初報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如此多人的短宣到底會長怎樣?會做什麼呢? 現在回台將近一個月,仍會思考該如何總結這10天的短宣。專案組建設了具備攀岩牆和球池的兒童遊戲室;兒童組七天以遊戲、話劇與擁抱服事來自雅加達各區的孩子;家訪隊分成八組穿梭國宅、貧民窟、村落,走進家庭為人禱告、醫治釋放,甚至領人歸主。 這一切都令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