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週年特刊】得著更多印尼百姓

文|禤美恩傳道

刊登日期/ 2014.01.01

感謝神!使我們有機會在這裡見證神豐富的恩典和帶領。台北靈糧堂印尼語區一開始是由幾位印尼留學生組成的小組,一直到1988年聚集了大約有30位的印尼弟兄姊妹。由於看見人數漸漸增長,因此在1989年8月28日正式成立了印尼語區。從一開始成立到今天,神差來許多忠心的神僕人牧養關懷我們。前後有Lidya Tantri傳道、Elferin Lie牧師、Tjahyadi Chandra傳道,以及目前在任的林玉華牧師。

2013年12月22日聖誕佈道會全體同工合影

如今,印尼語區每週在全台已有5個聚會點:台北、萬華、桃園、新竹、彰化。另外,我們也成立許多校園小組來關懷在台的印尼留學生:台北小組,板橋僑中小組、林口僑大小組、台北台科大小組和台中東海大學小組。

因著神的恩典,我們得以穩定健康地成長,也看到許多原本在印尼未曾聽過福音的穆斯林族群,因著來台工作就有機會與我們接觸。所以,在2006年我們也成立了在愛鄰協會之下的印尼外勞關懷中心。透過社會關懷的服務,我們可以直接接觸這些穆斯林外勞朋友。我們從2009年開始提供給外勞朋友許多多元化的服務,如:中文班、英文班、電腦班,還有不定期舉辦的婚姻講座、親子講座、一日遊等等。除此之外,我們的團隊每週也會固定到仁愛醫院探訪那些照顧病人的外勞朋友,向她們分享福音,為她們禱告,有不少人因此而得救受洗。

感謝神!賜給我們智慧,知道如何克服牧養上各種障礙。比如牧養無假日的外勞朋友時,我們就藉著電話來牧養。每天早上她們在同時間以電話連線,十幾位外勞小組的組員們透過群組連線的功能,照樣可以一起敬拜禱告,分享神的話;我們稱他們為「空中小組」。她們雖不能出門,但仍然很渴慕神並且照樣可以參加服事。我們鼓勵外勞朋友們,雖然不能自由的出入,但仍然可以藉著代禱來加入服事團隊。就如神的話所說的一樣,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阿門!

2014年4月外勞關懷中心會員和同工合影

我們牧養的族群除了印尼留學生、外勞朋友,還有社青和外籍配偶。來自印尼各地的弟兄姊妹雖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到台灣之後可以同心合一地服事神、宣揚福音,這是神極大的恩典和祝福。我們渴望未來可以擴大帳幕,接觸更多未得救的靈魂,使他們在台灣能接受福音,並且將福音帶給他們在印尼的家人。過去曾經有一位姊妹有非常美好的生命見證:因著來台工作而認識耶穌,當合約到期回到她的家鄉之後,影響了全家人來認識耶穌,他們家就成為那個村子第一個基督徒家庭。相信再過不久,她的村子就會有更多的人認識耶穌。這就是我們的異象,也是靈糧堂宣教的DNA。

我們渴望藉著台灣的自由傳福音的環境,可以影響更多印尼百姓,以至於他們回到印尼之後,可以向更多的人傳講神的福音,建立神榮耀的國度。

相關文章

2025.07.01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