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週年特刊】神、人、土地和好在東石

文|林碧亮傳道

刊登日期/ 2014.01.01

傳承開拓的使命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廿八19) 氣候變遷深深影響嘉義的海邊,東石有著牡蠣、候鳥與溼地的美麗,亦有地層下陷、土地鹽化、海面上升、極端氣候、人口外移的哀愁。信主比例不到1%,西海岸黑暗沉淪之地,人口稀少的偏鄉,明明是台灣的最西邊,卻名為「東石」,顯明遙遠的西方正在看著……。近程的故事從2003年開始,父神把東石的負擔放在游進裕弟兄的心中,環境劣化與氣候變遷的衝擊,持續進行超過10年至今,參與政府在東石一連串相關的國土復育工作;2007年謝明宏牧師帶領萬華靈糧福音中心在東石行走禱告,並母堂興起禱告與開拓的腳步;2009年喬美倫老師「環境與信仰」論壇,提出環境解答的論述;王永慈老師、民雄靈糧堂、葉俊毅傳道等……相繼參與開拓。感謝主,2011年禧年,愛鄰協會東石辦事處先成立,林碧亮與林素每夫婦和三個孩子回應呼召,受差到東石開拓,2012年11月24日東石靈糧福音中心開堂,以「轉化」的異象,傳承母堂宣教使命「建造榮耀的教會,使神的國降臨!」宣告建造「愛主的門徒,幸福的家庭,榮耀的教會」。

東石土地的轉化

「地必應允五穀、新酒,和油,這些必應允耶斯列民。」(何二22)

面對台灣日益嚴重的城鄉失衡,東石開拓向台灣農林漁牧的基層人員傳福音,使人才回鄉、得地為業、還福音的債。教會開拓同時,也見證東石的改變,民國一百年開始,「沿海地層下陷區國土復育工程公眾參與及培力深耕策略研擬」計畫完成、「朴子溪河口濕地」定為台灣最大濕地、「82號快速道路」最後一段通車到東石,愛台十二大建設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開園,「嘉七線」道路通車,「加速辦理地層下陷區排水環境改善示範計畫」完成。東石充滿熱鬧,但終會衰老的物質建設不是重點,教會開拓最重要的是將人心帶到永生神的前面,認識神與神的創造,走向神、人、土地和好的道路,使神的國降臨,神的旨意在地如在天。

天國文化的運行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四17)

天國近了,東石正在改變。教會正在建立基督的身體,看重道成肉身的基督與門訓,已受洗11人。鄉村文化正在轉化,感謝台西靈糧堂幫助,2011年,東石啟動以幸福家庭文化取代偶像愁苦文化,透過敬祖清明節、感恩母親節、尊榮父親節、甜蜜家庭糖菓屋等節慶,配套看重傳統家庭價值的生活與教育,持續帶出天國氛圍的影響力;城市與鄉村的福音事工正在連結,越南新住民事工與母堂阮氏秋草姐妹同心,尊榮新住民是我們寶貴的家人,越籍武佳宜姊妹信主二個月,「八年的膀胱炎與四年的腎結石」完全得醫治;農漁產業正走向自然、健康、有機,生產成為城市的祝福,興起康福得寶國際健康事業有限公司,阿雄夫妻友善農場等。感謝主一切的安排,也求主使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成為新皮袋等候新酒的澆灌。

林碧亮傳道全家福

相關文章

2025.07.15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