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週年特刊】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

文|曾惠南牧師(北區區牧長)

刊登日期/ 2014.01.01

北區於教會1996年推動小組教會「分區牧養」策略與其他各分區同時成立,本人有幸自那時起出任區牧長,親眼見證神在教會中的奇妙作為。第一代的成員分別來自第二、三牧區的大小團契,大家起初不熟悉轉型後在家裡聚會的小組生活,有許多彼此調適與生命擴張的過程,但也融合出新的小組生命,精彩而刺激,為台灣教會開出新的成長之路,朝「無牆教會」的異象邁進。

猶記政策「試運作」階段,承蒙扶持,當時牧養處處長周莊碧明師母特別選定內湖區作實驗,從「組長人選」約談到「開放家庭邀請」並到「小組編組」親自領軍體會,使不少肢體得著鼓勵。

北區小組牧養涵蓋的區域遼闊,橫跨中山、士林、北投、竹圍、松山、內湖、汐止等行政區。區牧們為就近牧養,一一遷入負責的地區居住。即便如此,由於人稀地廣小組開放地點分散,需要同工殷勤走動,到目前仍然如此,也體驗到當初兄姊們追求主不辭辛勞趕赴母堂聚會的心志。

北區傳道同工團隊18年來人事更迭,第一代的牧者包括了剛從華神畢業的裘光傳道夫婦、現今宣植處處長葉嶺楠牧師夫婦及我們夫婦倆。隨後牧區成長,松山區一分為二;除了葉牧師夫婦,北區出身的邱久珍傳道也加入團隊。之後,裘光夫婦因外籍背景轉往天母分堂服事,教會另安排甫自浸神畢業的林宗賢、邵含芳傳道夫婦遞補。未幾葉牧師因其專長特別轉調佳音電台及愛鄰事工服事,林傳道夫婦也因異象關係轉往中壢一帶發展,高繼峰、邱久珍傳道夫婦在繼峰順利畢業後轉往美國德州休士頓開拓並就近照顧父母。這時北區自己栽培的神學生適時畢業,雲嵐、生元瑛兩位傳道先後加入;當這兩位同工也因著宣教負擔轉換事奉工場時,北區另一批自生的同工又帶來祝福,包括潘錫恩傳道夫婦(現於台中生命之道靈糧堂服事)、帶職區長甘慶雲與神學生趙鳳雀,後兩位分由職場離職與靈神畢業加入,協助松山靈糧福音中心開拓建立;另一位北區人陳雅莉傳道也放下靈神的進修計畫加入。其間空檔有一年多,神帶來王政偉牧師夫婦擔任中山區的區牧(後因植堂負擔轉往友堂事奉)。今年為了開拓福音中心需要幫手,神又加給北區吳黎生、林玉立傳道夫婦。非常感謝主,祂的恩典總是夠我們用!一棒接一棒,使北區兄姊不斷有牧者陪伴帶領。求主記念每一位牧者對北區的付出!

進入分區牧養後,在禱告中我們領受「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的異象,雖然我們小組一般來說離母堂很遠,但神感動我們只要依祂的指示而行就不虞匱乏。果然這些年走下來,北區從原先分到的一百多人成長到最多時整個牧區有六、七百人,並且偕同開拓領袖響應「強本南進」政策合力開拓出四間分堂,分別是南投名間、桃園市府、苗栗竹南、及內壢得勝等靈糧堂,也曾參與新竹靈糧堂竹北地區起初的開拓建造,並且從我們兄姊中長出來照程、雅雯夫婦創辦的天使心事工及淑卿傳道主責的內湖陽光崇拜獨居老人關懷事工。自區牧師領受福音中心轉化城市的異象後,北區也先後開拓出松山與金門福音中心;預計2015年底前再開松江與內湖兩個點,目前地區性團隊都在積極籌備中。

在上述異象的激勵下,北區因此非常重視敬拜與先知性代禱,為要得著神的同在與清楚引導。受植堂處與區牧師啟發,北區很早即引用五重職事的概念建立團隊事奉的規模,使同工能更快成熟起來對教會發揮出最大的功用。北區非常看重對神、對權柄的順服,全心回應教會領袖的帶領,每一波更新都竭力落實,因此造就出紮實的服事能力與為主癲狂、吃苦耐勞的帶職團隊。身為北區的牧者,我深深以我的弟兄姊妹為榮,並非常珍惜這份比血還濃的關係。願主樂意使用我們,在這些年間使祂的名得著最大的稱讚!

北區全職同工

北區退修會

相關文章

2025.07.01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