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學習
文◎喬美倫
刊登日期/ 2018.05.13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腓三13~16)
十年前,電視台曾有一個小學生益智節目「百萬小學堂」,相信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舉手說「選我!選我!」的畫面,大家還有印象。為什麼這點這麼特別呢?因為這原本不是我們成長中的學習模式。我們一直以來,從小到大,都是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學習。不但在學校中,我們如此,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到了社會,甚至在教會中,我們往往也是採取被動學習,因為我們一直認為,教學的主角是老師,因為是老師站在講台上不停的講啊!
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舊約中,「學習」與「教導」,在原文中是同根字,也就是說「學習」與「教導」是一體的兩面,或說「教導」是「使之學習」,或說如果學生沒有「學習」,「教導」就等於沒有發生。「教導」端是老師,但是課室中真正應該發生改變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習」端的學生,因此學生才是教學關係中的主角,老師只是提供學習的環境與教材,當然還要激發學生學習。因此老師不是把教材講完就算完成教導,而是要讓學生有學習的過程與經驗。這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自我導向的學習
在教學理論中,有所謂的Pedagogy(老師導向)的學習與Andragogy(學生導向或成人導向)的學習。前者往往用於兒童,老師的主導性較強,主要因為兒童原本在知識上是弱端,須要老師主動地教導他應該知道的東西。但是成人教育卻偏向成人自我導向的學習,因為成人可以更多地參與在學習過程中,甚至成為提供知識的一端。
窗邊的小荳荳
曾經有一本日本的童書,叫作《窗邊的小荳荳》,講述一個小女孩進入類似森林小學的學校,教室是一節火車廂,每天孩子們自己選擇要上什麼課程,有人演算算術,有人開始繪畫,而老師則在他們中間,行走指導。在升學主義殘害下長大的我,看到這本書,不禁流下口水。當然現在這種自主學習的學校越來越多,老師也更看重孩子的體驗教育。
窗邊的荳荳桑
《窗邊的小荳荳》是1981年出版的書,這是作者描繪她小時候的故事,如果小荳荳活到今日,也該算是「桑」字級的人物了吧!面對這個快速轉變的時代,從小被動學習的我們,是否已經進步成為主動學習的阿桑了呢?
不管你是不是阿桑,你今年打算讀幾本書呢?請記得讀原創性高的書,也請記得讀一些你不那麼熟悉的書,同質性太高的書,就先擱置吧!你今年打算參與一些什麼樣的教育活動呢?參與性與自主性高的學習活動,必定會使我們像保羅一樣「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讓自主學習成為我們今年的新基調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