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崇信息精華|周神助牧師|治理這地|2025.06.08
整理|文字團隊董佳君,攝影|韓文綺

刊登日期/ 2025.06.10
一、前言
周牧師出生於日治時代,經歷家庭與學校的打罵教育,使他感受被治理的無奈與陰影,產生「治理恐懼症候群」。後來神帶他領悟到,真正屬神的治理,是「成全人、並使人健康」。如同神造人時,賦予人治理這地的使命,包括管理海中魚、空中鳥和地上一切活物,即使人類犯罪後也沒有改變,直到永恆的新天新地。
二、舊約的印證: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透過築壇獻祭和禱告,說明只要人與神對齊,就可彰顯治理的權柄。如同猶大,雖曾賣弟和亂倫,當他認錯,轉向神、父親、兄弟時,就重獲神的形象和治理的權柄。不僅是雅各預言他的後裔擁有王權,耶穌基督亦出自猶大支派。但以理被擄至巴比倫,透過禱告與神對齊,得智慧成為宰相,證明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他的禁食禱告帶來治理的續航力與權柄,得見應許成就。
三、新約的恢復:
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使「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不僅我們的罪得赦,更與基督一同經歷死亡、埋葬、復活、升天,並一同執掌王權。我們蒙召成為「君尊的祭司」,擁有君王的尊貴,也宣揚福音並治理這地,教會(Ekklesia)擁有延伸至永恆的治理。
四、治理的眼光與心態:
治理非僅限於在任一職場、職位,當我們的眼光對準神時,就能領受治理這地的權柄。有位弟兄神啟示「我將雲林給你」後,視雲林的人事物為己任,透過禱告帶來影響和醫治。有位師母,幫助曾墮胎者得到醫治和釋放,也醫治被無辜人血所污染的土地,這亦是治理的展現。台大環工系退休教授張文亮,因身為社區主委的責任感,免於在妻子過世後,因為過於悲痛而自殺,並透過講道幫助憂傷者,皆是實踐「治理」。
五、結語:
我們被賦予治理個人、家庭、職場、教會、城市乃至國家和列國的權柄。無論過去背景如何,在基督裡有答案,你我都可以藉著禱告築壇與神對齊,奪回治理的權柄,以神的眼光和心態來影響、醫治這塊土地,成全神的百姓與兒女。
反思問題
Q1:你覺得自己對於「治理」兩個字的理解,在聽完信息的前後,有什麼新的理解與眼光?
Q2:在你所在的環境、職場、關係、族群等面向,有什麼是你想要帶來影響力的嗎?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