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崇信息|祭祖與福音| 謝宏忠院長|2025.02.16

整理/文字團隊王雅婕、攝影/樊家琪

刊登日期/ 2025.02.18

保羅的處境化原則

把兩個看起來似乎是對立或不相容的東西連在一起並相互影響的過程。神差遣保羅傳福音給外邦人,保羅放下個人的優越感,選擇認同他所傳福音的對象,做謙卑的僕人。我們要以保羅為榜樣,來與未信主的人相處。

一、認識華人孝道的文化

《論語 · 為政》「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生前的孝行(生,事之以禮),以《禮記》中的「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來解釋華人對生前孝道文化的定義。

2.死後的孝行,葬之以「禮」(慎終);祭之以「禮」(追遠)。

二、轉化華人祭祖文化

(一) 觀念的轉化

1.祭祖轉變為敬祖:紀念祖先、追思祖先。而不是祭拜祖先,把祖先當作神,以為祖先可以蔭庇、保佑子孫。

2.祭祖轉化為祭天:華人悠久的傳統中,「皇天上帝」就是有位格的上帝,而非沒有位格的大自然。孔老夫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與聖經所說「我的心若注重罪孽,主必不聽」意思是相通的。華人文化中早就告訴我們有一位上帝,也被稱為天,所以才要祭天。以前華人的祭天文化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偶像越來越多,就被取代了。

(二)儀式

1.以「祭天敬祖追思三禮」,取代公祭及掃墓儀式。

敬祖追思三禮:

(1) 倒水禮:爲飲水思源,向聖父禱告。

(2) 獻花禮:願祖德流芳,向聖子禱告。

(3) 點燭禮:為光宗耀祖,向聖靈禱告。

2.以製作「祖先紀念表」或「世代傳承表」,取代神主牌。

3.以致敬禮的鞠躬或獻花,取代燒香或捻香。

三、提醒

1.把握父母活著時,好好孝順他們。歐陽修說:「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2.認同傳福音的對象,處境化原則。「祖先崇拜中有其美好的一面,令人敬佩,但,它也是基督徒必須面對的最頑強的障礙。我一向不惡意地批評這種習俗和信仰,而是致力於尋找其中所包含的美意和真理,並且藉著這些來引導他們走向基督。」—馬偕《台灣遙寄》(2025.02.16,文字團隊王雅婕整理)

相關文章

2025.03.17
主崇信息精華|周巽正牧師|禁食:預備油的生活|2025.03.16
一、前言: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十個童女」的比喻提醒我們:迎接新郎(基督再來)最關鍵的是「預備油」,與神建立親密關係、持續被聖靈充滿。周巽正主任牧師藉此強調聖靈同在的重要性,並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備油。 二、經文中各樣預表 「童女」代表重生的基督徒,她們都拿著燈迎接新郎,象徵認識耶穌、期待祂再來的人。「燈」代表好行為,基督徒的生命見證,使人將榮耀歸給神(太五:16)。「油」象徵聖靈的同在與澆灌。「...
2025.03.11
主崇信息精華|周巽正牧師|「遇見新郎」的禁食|2025.3.9
本週經文:馬太福音第九章14~15節 耶穌在這段經文宣告祂是新郎,而基督徒的生命應像婚宴一樣充滿喜樂與豐盛。這段神與我們的婚姻盟約,有幾個意義: 一、「愛」與「責任」 如同婚姻建立在充滿愛與責任的連結,兩者必須相輔相成,基督徒的屬靈操練,如讀經、靈修、禱告,不應只是出於義務,更應被神的愛所激勵。 二、使生命完全 神在創世記中設立婚姻時說:二人要成為一體。若要活出神創造我們榮耀的形象,就必須與祂聯合...
2025.03.03
主崇信息精華|周巽正牧師|兩種房子|2025.3.2
教會即將進入二十一天的禁食禱告,周巽正牧師藉著馬太福音七章13~27節,與我們一同從耶穌在登山寶訓後所說的比喻,分享禁食禱告是與神一同坐席的神聖邀約。 一、真假敬虔的區別 在好樹壞樹的比喻裡,壞果子的壞,原文是有毒的果子,這樣的果子難以從外觀分辨。同樣兩種房子從外觀上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差別在於根基,一個是磐石,一個是沙土。是要遇雨淋,水沖,風吹才看的出來。所以耶穌在此教導的並非是施捨、禱告、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