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巽正:走進宣教月,讓自己破框,帶著學習的眼光,知道「還有更多」!
文|賴若函 照片|蔡佳翰
刊登日期/ 2022.10.03
周巽正期待,弟兄姊妹從兩位具國度觀、教會觀的宣教領袖身上,領受神在他們身上的恩膏分賜,「我盼望擴張我們對宣教的認識、體驗。例如當你知道可以透過去外國挖井、醫療做宣教,就不需要神學訓練、而是專案經理的經驗。」他強調,如果大家對於宣教的可能性,多一點想像,就能更實際回推要怎麼裝備、規劃任務型的宣教。
例如疫情前的肯亞百人短宣隊,去COMIDO恩慈兒童學校(Compassion and Merc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蓋遊樂園,就借重職場弟兄姊妹在專案管理上的能力;學校的經營,也跟建立分堂的專業需求很不同,「不一定都要去探訪、做營隊、兒童事工,還有很多包含在宣教的領域中,大家的恩賜才幹能力都用得著。」
從匈牙利到墨西哥分堂,都有神奇妙帶領
提及今年在匈牙利開始的烏克蘭難民事工,周巽正說,這是很特別的機會,透過以少數民族羅姆人為主的蒂薩鐵堡靈糧堂,和一年半前才成立的布達佩斯靈糧堂,神打開人道救援的門,透過當地的NGO接觸一線難民,把弟兄姊妹的奉獻轉為物資支援烏克蘭難民;也接待難民、做兒童事工、傳福音;近期更開始教他們英文,培養長久生存的一技之長。
至於即將在拉丁美洲成立的墨西哥分堂,也有神奇妙的帶領。2017年台北靈糧堂成立在拉丁美洲的第一間直屬分堂—瓜地馬拉,周巽正一開始就領受,神要藉由這間教會在拉丁美洲帶出使徒性的影響力。兩年後,哥斯大黎加靈糧堂正式成立,並在今年共同領受異象,要在墨西哥的新興大城市Guadalajara成立分堂。
「有一對瓜地馬拉的核心同工夫婦,會全家搬過去墨西哥;另一對是哥斯大黎加分堂的主任牧師全家和四個小孩。」周巽正表示,他們在當地沒有人脈,但願意跳出舒適圈回應神的呼召,期待在治安與社會問題嚴重的墨西哥,帶下轉化城市、聖靈超自然的大能。
成立團契,面向台灣最難傳福音的「自己人」-客家族群
若把宣教的眼光從海外轉向國內,周巽正提醒,華人之中也有未得之民,就是信主比例僅0.5%的客家族群,「比日本還要低!」台北靈糧堂的客語牧區,已有超過二十年歷史,但接住的是相對少數的客家人,許多人都散落在不同牧區中。
因此,他去年接任主任牧師、與客語牧區有更多對話後,決定成立客家團契,邀請有負擔的人,不需要轉換小組,也能以一個月一次的頻率、加入代禱行列,「客語崇拜這些年有全家信主的見證,在祭祖上也建立出一套模式,能減少客家文化與信仰的衝突。」他期待可以擴大影響力,祝福沒有在客語崇拜聚會的弟兄姊妹。
未來,除了禱告和財務上的投入,周巽正也期待每年向客家莊差派短宣隊、與當地教會連結。擁有四分之一客家血統的他,得知國外有機構,專門訓練宣教士學客語來台傳福音,因此更深期待弟兄姊妹對「傳福音給客家人」有感,「對這群未得之民的信主不易,我們有責任回應。」
走進宣教月,究竟我們該如何回應大使命,走進這個季節神對宣教的心意?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最後提醒,宣教遠遠不止是植堂、短宣,需要讓自己破框,帶著學習的眼光,知道「還有更多」。期待從全職同工、學生、青年到成人,重新定義、對焦在後疫情時代神看宣教的眼光,進而轉換思維、興起更多下一代的宣教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