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經歷破碎,人才能走出自義、經歷新的恩典

文|邱彥彰,照片|創意處

刊登日期/ 2022.10.20

當聽到有人說,現在是他破碎的時候,大概就知道這個人正碰到一些困難。到底破碎是為了什麼?台北靈糧堂顧問牧師區永亮的答案是:為了除去人的自義。「若沒經過破碎,一個人將永遠活在自義的裡面;唯有經過破碎,將裡面的老我都挪開時,神新的恩典,才能臨到人的身上。」

很多講道或論文,會探討「義人為何受苦?」。區永亮認為,義人必定要受苦,否則他會活在「自義」裡。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5:7-11)

義人必定要受苦 – 從約伯的忍耐看破碎      

區永亮說,在這段經文裡,農夫、先知的忍耐與約伯的忍耐,兩者並不相同。農夫與先知的忍耐,都是”Patience”這個字;但約伯的忍耐,是另一個單字”Endurance”。

農夫的忍耐,是他知道種子撒下去,需要時間生長。只要這段時間中,每樣事都做的對、做的好、殷勤、忠心,最後一定會有收成。反之,「先知的忍耐,是神的呼召,清楚知道是為主的名而忍耐。他知道在忍耐中,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需要甘心樂意去承受。」區永亮指出,約伯的辛苦更甚,因為第一,他不知為何要受苦;其次,他不知在這受苦中,還要遭遇什麼;最後,他不知這苦要受多久、也不知受苦後的結果。

區永亮說,我們與約伯一樣,在碰到困難時,都會問「我錯在哪裡?」但問題就在,約伯沒有做錯事啊!就好像我們過去付出努力、就能成功;但現在即便付出同樣甚至加倍的努力,而事情卻未照想像進行,接著可能會發現自己迷失了,因為找不到一個能安慰自己的理由、也找不到問題解答,這就是「破碎」。

約伯的忍耐,因他不知何時結束、也不知如何解決,就只能咬緊牙關撐下去,非常痛苦。若我們也處在類似的景況中,區永亮的建議是,唯有明白神在十架上也忍受這種痛苦,才能除去我們裡面的自義。「我們要在破碎過程中摸著神,生命才會被改變。」破碎,是我們一生要學習的功課。

破碎,是要我們降服神的旨意,更認識神,倚靠神

如同約伯即便在受苦中,也不去批評神、講得罪神的話。因他知「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1:21-22)  」但其實他心裡不服氣,不明白為何受苦。

聖經上說,「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 但我們真的甘心樂意去承受嗎?真的能像使徒所講的,在患難中也歡歡喜喜的嗎?事實上,連區永亮自己都覺得很難。

「我們今天對蒙恩的觀念是,我這麼好,這麼對,神就應該祝福我。若我沒做錯事,神還允許不好的事發生在我身上,那就是神不對。」區永亮指出,這樣的想法,就是神對約伯說的,「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嗎?」(伯40:8b) 這是人的自義。「這樣的人會對神越來越忿忿不平,跟神嘔氣。會不斷問神,為何不在所遭遇的難處中,顯出神的公義。」

人往往禱告神照我們的意思成就,越快挪去困難越好。但這樣的禱告,卻不是神所要給我們的。「神要我們在困難中,看見那賜恩典的神,而不僅是要祂幫我們解決困難而已。」區永亮說。

2022年年初,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訂下「回到起初的愛心」異象。看見以弗所教會,是活在恩典當中,如同一個模範教會,卻忘了賜恩典的神,以至於離開了神,所以必須悔改,必須被破碎。

區永亮進一步指出,人若不破碎到一個程度,願意被神帶領,就絕對沒有能力完成神的旨意。「攔阻我們服在神的旨意下的,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斷。」並且,神不只要我們領受他的恩典,還要我們去認識祂是一位怎樣的神。

也就是說,若我們覺得恩典從神來,但領受恩典的計劃需要我們來訂,這還是「自義」,所以我們要被破碎,因為「人生的計劃,不在於自己,是在神手中。」

如同主耶穌對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林後12:8-9) 區永亮最後舉保羅為例,他認為神不把保羅的困難挪去,是要透過他身上那根刺,徹底改變他的生命,使他能謙卑服事,不至於自高自大。

聖經這邊的「恩典夠用」,原文是”more than enough”。當神藉著破碎,將人的自義都挪開時,祂滿溢的恩典,才能臨到我們身上。區永亮期待接下來,弟兄姊妹一起從「自義」中被破碎,讓我們的服事,都是「Not only just enough, it’s more than enough. 」不是靠自己剛好夠用、而是倚靠神福杯滿溢。

相關文章

2025.06.24
主崇信息精華|謝宏忠院長|信心的考題|2025.06.22
主題經文:馬太福音14章22-33節 在門徒經歷五餅二魚神蹟的時刻,耶穌預備三個考題來試驗他們的信心,我們也來檢視自己是否有通過信心的考驗。 考題一、驚慌:在驚慌和不順遂中持守信心 Q1:有時可能如舊約先知約拿一般,因不順服神旨意而在航行中遭遇風浪,但為什麼順服耶穌的吩咐也會遇到不順的風浪呢? 因為信心必須經過試驗,才能煉淨雜質,成長茁壯。彼得形容在受苦中持守的信心比金子更顯寶貴(彼得前書1章7節...
2025.06.17
主崇信息精華|周巽正牧師|大衛:神所揀選的受膏者|2025.06.15
本週起至八、九月,會開始關於大衛生平的系列講道,興起教會弟兄、啟動男性事工。今天周巽正牧師將藉著撒母耳記上十六章1-13節,透過大衛,來認識主耶穌這個神所揀選的受膏者。 一、耶穌是舊約聖經的唯一焦點 許多基督徒常會藉舊約的聖經人物來反思自己的生命,但其實我們查考這些人物,主要是為了透過這些人來認識主耶穌。若用「小故事大啟示」的態度來讀舊約,只想著要效法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無法帶來實質生命的改變。重...
2025.06.10
主崇信息精華|周神助牧師|治理這地|2025.06.08
一、前言 周牧師出生於日治時代,經歷家庭與學校的打罵教育,使他感受被治理的無奈與陰影,產生「治理恐懼症候群」。後來神帶他領悟到,真正屬神的治理,是「成全人、並使人健康」。如同神造人時,賦予人治理這地的使命,包括管理海中魚、空中鳥和地上一切活物,即使人類犯罪後也沒有改變,直到永恆的新天新地。 二、舊約的印證: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透過築壇獻祭和禱告,說明只要人與神對齊,就可彰顯治理的權柄。如同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