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餘的軛——從新出發前的人生盤整

文◎喬美倫

刊登日期/ 2016.04.30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

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太十一29~30)

容易的軛

    當耶穌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時候,有些學者認為祂是在引用當時木匠鋪的廣告詞。當時的農夫都會到木匠鋪去打造軛,戴在牛的頸上來犁田。但是如果軛太緊,牛隻就被緊緊壓住,非常痛苦;如果軛太鬆,牛也不好使力,拉不動犁。因此農夫需要木匠為他的牛打造一副「容易的軛」,就是量身訂做,最適恰的軛。因此木匠往往在門口上,掛一個牌子「我的軛是容易的」,表示他會為牛量身打造適恰的軛。作為木匠之子的耶穌,非常了解什麼是「容易的軛」。

勞苦重擔

    那麼什麼又是「勞苦擔重擔」呢?耶穌指責當時的法利賽人「他們能說,不能行。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太廿三2~4)。當時的猶太教有太多的繁文縟節,讓人們不堪其擾,動輒得咎。繁複的律法與儀文,就像重擔一樣,讓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相對於法利賽人繁多律法的「難擔的重擔」,耶穌的教訓就是「容易的軛」。

得享安息

    這裡的「安息」,並非安息日的安息,而是一種歇息、舒暢。當牛在「容易的軛」之下,牠雖然仍在犁田,卻不會受壓過重,反而能適度的拉動軛,完成牠的工作。而人在「容易的軛」之下,不是什麼工都不做,而是做適恰的工,在協調的情況下完成工作。

柔和謙卑

    面對人生許多的角色,我們需要的正是「容易的軛」,也就是上帝真正要我們負的軛。但我們怎麼權衡,讓我們的人生不是背負多餘的軛呢?其中的關鍵就是效法主的「柔和謙卑」。主自己從未超出父的旨意而行,雖然祂完成許多重大工作,但是祂說:「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五19)另一方面,祂也沒有退卻在父的旨意之外「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廿六39)。耶穌全然委順在父的旨意中,成了「柔和謙卑」最佳的解釋。

    還在覺得人生充滿重軛嗎?從新出發之前,要先盤點哪些軛是我們自己多加上去的「多餘的軛」。還在感嘆不知人生的方向嗎?委順於父,就能找到命定,進入「容易的軛」,適恰的完成人生的使命。

相關文章

2024.12.30
2025年異象聖靈澆灌·應許實現-主任牧師專訪
走過2024年,在「置身榮耀·愛中合一」的異象、靈糧70的對焦中,神給台北靈糧堂2025年的異象是「聖靈澆灌·應許實現」,以及核心經文路四:18~19。迎向2025年,我們該如何回應神的心意?創意處專訪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跟我們談談他眼中的「聖靈澆灌·應許實現」: 靈糧70中,許多人都領受,聖靈要大大澆灌在教會。「我們要在這個恩膏裡面傳揚福音,使神的國度榮耀彰顯。」周巽正相信,「我們要看見醫...
2024.10.18
【2024靈糧誌No.53】「耶穌基督」是唯一的品牌:神的兒子,是我們的共識
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如何讓人心遇見福音、並被真理吸引,成為教會界的重要挑戰?對此,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下稱創意處)處長晏信中牧師指出,重點不在於強化教會的品牌行銷,而是恢復「說故事的能力」,因為「耶穌基督就是最大的品牌。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把這個品牌傳遞清楚!」 如同耶穌在世上三年,始終透過說故事,讓福音藉由具體的比喻落地;近代的基督教佈道家,也多具備「善於說故事」的特質,「關於福音,我們要...
2024.10.03
【2024靈糧誌No.53】合一帶來成全:在神的心意中,成就美好的工作
台北靈糧堂2024年度異象「置身榮耀・愛中合一」,源於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領受約翰福音十七章22節經文,「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盼望弟兄姐妹延續去年(2023)「全然降服,全人贖回」異象,更深地降服並經歷天父的愛。而這段日子以來,神究竟透過這份領受,在教會裡成就了哪些工作? 推動牧區整合,讓一加一大於二 首先最明顯的,便是牧養架構的變動,包括兒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