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祭壇,榮耀在我家

文|廖承增

刊登日期/ 2019.04.02

「……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二13~14)

聖經中應許:我們靠著耶穌的寶血,在基督裡將會經歷與神、與人關係的親近與和好。那麼,我們如何能在家庭中,真實經歷到「神與人」、並「人與人」之間,這愛的關係恢復和重建呢?

 

家庭祭壇

祭壇是人尋求與神相會、與主親近、立約的所在,是我們生命的供應,也是進到神寶座前,與神親近的管道。據此,現今教會也鼓勵基督徒透過家庭祭壇,全家聚在一起共讀神的話語、分享、悔改和禱告祈求,讓個人與家人在家庭祭壇中經歷建造、修復、醫治,在家庭中學習愛與被愛,並建立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教育,完成神對家庭的計畫。

常聽見許多兄姊面臨家庭祭壇實踐的困境,或許是無法養成習慣,內容安排失當,家人尚未信主心中排拒等種種不同原因,但其中以家人關係冷淡,甚至懷怨不合是最大宗。其實,家人之間並非不能彼此相愛,而是沒有按真理相待,久而久之,形成無法突破的冷漠高牆,失望的心情如同圍困在暗黑幽谷。

 

家庭心祭壇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我們:「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五23)祂提醒我們,與神的互動,不是只有宗教規條的行為,即使是向神獻祭,也當先恢復與人之間的和睦關係。

我們發現神不太在乎祭壇的禮儀和禮物,祂更期望看見獻祭的人,是能夠與人和睦的人,或說神喜歡在合一的群體中。因此,我們確實應當營造家人間彼此和好的關係,才可能與家人實踐美好的家庭祭壇。我稱之為「家庭心祭壇」——在於營造家人產生心與心的親密連結,在基督的愛中帶來醫治和好,進而家人同心在神面前獻祭。

人和人之間能彼此信任,關鍵在於「我要成為可信任的人」。同樣,人和人之間能彼此和好,關鍵在於「我願意成為那和好的人」。信任與和好,都是讓人的心願意向另一個人打開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我們的:「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這裡回到一個人和人相處的最基本真理——「我想要被如何對待?我就該如何對待人?」更何況是家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期待是在信任和好的關係中,所以應避開率直錯待人,並避免誤認為「你是我的家人,你一定是理解我」的迷思。

夫妻間彼此相愛,不代表他們是互相敞開心;除非願意按真理彼此對待,打開自己的心,相互連結。同樣,父母和孩子間彼此相愛,也不代表關係和好,除非他們願意回到真理的對待方式,打開心相互連結。

 

不可硬著心

在耶穌時代,休妻已是人們習以為常之事,法利賽人以休妻議題來試探耶穌,但耶穌以舊約「……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太十九5~6)來回答當時的宗教領袖,並說明「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許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太十九8)這顯示了雖然時代一直不斷在改變,但神看待婚姻「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本質是不曾改變的。唯一改變的是,人的心變硬了。因為心硬的丈夫堅持用「休妻」錯待妻子,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如果人們在婚姻中硬著心,堅持我的喜歡,強調我的不適應,不經意地用輕蔑、鄙視、冷漠、威脅、壓制等態度對待配偶,不願意持續學習「如何與配偶連合」,努力經營一體的婚姻。即使他們仍同住相處,但基本上夫妻關係已處於分開景況。這時最需要的是重新來到神面前,營造夫妻間的「心祭壇」,學習如何與配偶連合,恢復「乃是一體的」婚姻關係。

 

父母的心轉向兒女

聖經舊約開宗明義,論及上帝在愛中創造宇宙萬物。祂創造這一切,是要與我們有愛的關係,祂也要我們人與人之間,也相互有愛的關係。但因著人的犯罪,自私、悖逆、驕傲,不但人與神的愛之關係破裂了,人與人之間愛的關係也破裂了。

從聖經舊約結束的經文:「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四6),而從聖經新約一開始,施洗約翰在耶穌基督開始傳道前,先為主預備道路,其中所提到的第一個使命,就是「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路一17)。因此,我們可深深體會到,上帝盼望人與人之間愛的關係能夠重新連結,特別是家庭中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破壞這愛的關係會帶來遍地咒詛,而這關係的恢復必須從心的轉向開始。

今天作父母的,要將自己的心從哪些事情上轉向兒女?首先,父母的心要從「工作」轉向兒女。「……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詩三十九6)我們需要工作,但工作卻絕不可占領了我們與神、與家人的關係。

其次,父母的心要從自己的「喜好」轉向兒女。「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箴十五21)我們是需要有輕鬆的時刻,但不要讓自己的喜好,犧牲了我們與家人的關係。

還有,父母的心當從自己的「夢想」轉向兒女。「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箴廿二6)每個孩子都有神所賜的不同恩賜、個性,神在他們身上都有獨特的帶領與旨意。為人父母的,是否有一顆敏銳的心?不是按自己的夢想期望,而是願意按孩子的需要、按天父的心意,來教養、照顧和幫助孩子,使其能一生走在上帝的帶領中。

 

兩代的對待學習

聖經中對於親子間的相處,有經典不變的訓誨:「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1~4)父母是長輩,所盡上的一生努力,無非是要把最好的福分帶進孩子的生命中。因此,父母的用心需要被孩子瞭解和尊重,孩子理當學習在主裡聽從父母,脫離硬心悖逆困境,而非要求父母應該在意自己的心情需要。

父母在養育孩子成長的歷程中,當時時自我警惕,要在神的話中養育孩子,以身作則,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好榜樣,培育孩子認識神、經歷神,而非專注於父母的位分權柄,太過於在意孩子是否順服聽從。聖經在這裡也提醒作父母的,要格外關顧在成長中的孩子情緒:首先,父母當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勿輕易藉故惹動孩子的負面情緒,並要避免用權柄來壓制孩子,以致孩子身心受傷害。這都是父母特別要學習的重要功課。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東西中區區牧長及家庭事工中心主責牧師)

相關文章

2025.05.27
2025 Super Team|五歲的孩子,用充滿好奇心的眼神觀察、領受天父愛每個人的心
今年2025年四月,我和二女兒洪以恩(Willow)、幾位弟兄姊妹跟胡惟開(Daniel)牧師,參與在台北靈糧堂的Superteam,到印尼雅加達短宣。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帶著5歲半的孩子一起去短宣,源於一年前神感動我先生,要帶著孩子去宣教,也感謝他付上行動,去年就帶著當時快6歲的大女兒,跟著教會的團隊去泰北宣教。所以順理成章的,今年就輪到我帶我們家的二女兒去,特別是當我從Daniel牧師口中聽到有印尼雅加達短宣的機會時,覺得這個神給我們的恩典,因為比起泰北,我想雅加達的環境,對於二女兒來說應該會容易適應一些。 印尼短宣初期,Willow不太享受在其中,她在陌生的環境覺得害怕,不管周遭有多安全,也想要一直跟我牽手,在團隊的Super Kids中,也就是其他隊員一同帶來的孩子們,她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其他孩子及老師。一開始時,無法像其他Super Kids的孩子一樣,參加在上台敬拜、跳舞、戲劇的服事當中。
2025.05.23
2025 Super Team|在印尼的黑暗處,見證神蹟奇事如影隨形
赤道上,這個擁有一萬七千多座島嶼、全球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擁有2.4億人口,雖然官方語言是印尼語,卻有三百多個說不同方言的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反抗殖民國家,變為一個共和國。走了七十年的「異中求同」,對印尼來說,一直是不容易的議題,但也因此得見宗教、語言、文化上的豐富。 台北靈糧堂的Super Team今年集結起行,繼匈牙利、肯亞,首度目的地落在亞洲---印尼雅加達,86位來自六個國家的靈糧家人,分成兒童組、探訪組、專案組、Super Kids組(與父母一起去短宣的孩子)與敬拜組,與雅加達出埃及靈糧堂李榮發牧師的團隊,一起進行十天、針對跨文化族群分享福音的旅程。
2025.05.20
《週報選文》【不是倚靠才能,而是倚靠聖靈】——2025 印尼 Super Team 短宣見證
將近90人,來自台灣、匈牙利、馬來西亞、加拿大、香港等地,今年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我當初報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如此多人的短宣到底會長怎樣?會做什麼呢? 現在回台將近一個月,仍會思考該如何總結這10天的短宣。專案組建設了具備攀岩牆和球池的兒童遊戲室;兒童組七天以遊戲、話劇與擁抱服事來自雅加達各區的孩子;家訪隊分成八組穿梭國宅、貧民窟、村落,走進家庭為人禱告、醫治釋放,甚至領人歸主。 這一切都令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