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婚姻家庭」議題的危機看教會與國度的轉機

文◎楊金章

刊登日期/ 2018.05.13

危機就是轉機,但是沒有「轉」,仍然會「危」

許多國內外牧者、禱告團隊、國際情勢分析都不約而同的指出,2020對台灣是關鍵性的一年,2018年到2020年這三年是非常關鍵的三年。除了禱告,我們能做什麼?
2013年基督教媒體報導:「婚姻家庭 全民決定」11月13日萬人凱道訴求,展現堅定維護婚姻家庭的決心。對我來說,「怎麼會這樣?」2016年11/17立法院要通過同婚法案,對我而言更是一個晴天霹靂,「怎麼會這樣?」我們的決心在那裡?
我深信以上這兩件事情是極度相關的。
我也深信神再給我們三年,是要我們更深明白祂的心意。過去幾十年神在台灣興起的敬拜、小組化、合一、禱告、祭壇、真理、佈道、先知使徒、天國文化等等裝備,有神的恩典與預備。當仇敵在創世以來最古老的戰場「婚姻家庭」已經要攻城掠地時候,教會需要「甦醒過來」。當眾教會同心合意、尋求祂的面(祂的旨意),超越教會的神學∕宗派∕政治立場、克服不敢做的、不想做的,能夠同心、同力、有合一的「行動」,從「婚姻家庭」這個議題上,在七座山頭「藝術、商業、宗教、媒體、教育、家庭、政治」奪回教會失去的,那麼形同棒球比賽九局下半的最後一博,就是轉敗為勝的契機。我相信神要透過這個危機,讓教會進入台灣的「使徒性運動」。

走一條向來沒有走過的路

確信是神的帶領,我們教會在2016年底到2017年底,為了上述的戰場,參與了一場「激烈對峙」的政治性行動,走上街頭。看起來像是社會運動,但那是一場高度的屬靈爭戰。過程中十分艱辛,當然也有會友不解而離去,奉獻減少,無法正常「平衡生活」,兵疲馬累等。如何走完全程?感謝神,過程中有太多從神來的奇妙印證,多到讓我和師母、同工、弟兄姊妹「不敢放棄」,我甚至跟教會的弟兄姊妹說:「如果可以用永生打賭,我敢保證這事是出自於神」。

過程十分艱辛的另外原因之一是,「我們不是政治素人;我們是政治白痴」。正印驗克安通牧師在2016年7月對我們教會預言:「你們將走一條向來沒有走過的路。」真的太不一樣了!我們要面對的地域面積是台北市兩倍大,但是教會人數稀少,百人以上的教會可以參與的屈指可數,如何打這場戰?

感謝神,我們將過去在神學院、母堂、網絡、特會,以及過去神在台灣興起的運動與裝備所學的,全部用上(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不僅走上街頭,我們也更多的行軍禱告、建立教會祭壇、城市祭壇,尋求啟示,也尋求多個先知團隊的印證、父老的遮蓋與查驗,並呼求神給我們智慧、策略、能力、資源。我們也興起了許多的職場弟兄,突破媒體領域的封鎖、在政治山頭勇敢站立,開始與地方士紳、機構接觸與連結。更可貴的是與基督肢體的連結,許多約旦河東的弟兄姊妹與教會來幫助我們一起打這場戰。過程中神一直在保守我們。「This is not your battle. This is my battle.」「這不是你的戰役,這是我的戰役」,這場戰役是神的戰役,烏干達Dennis牧師為我們教會禱告時,如此啟示。

教會體質開始改變

坦白說,人是肉做的,一年之中兵疲馬累是自然的。小組沒有辦法正常每週聚會,更多的時候需要被差派出去行軍禱告、發傳單、宣傳價值、連署、辦活動等等。小組常常出任務,但也有好處,任務完之後「順便」去當地「郊遊」,反而情感更凝聚了、快樂地執行任務。週間、週末、酷暑、凍寒都不是我們休息的藉口。

不過,弟兄姊妹屬靈的體質改變了,以前臉皮「薄的像一張紙」,現在「厚的跟輪胎一樣」。不僅不害怕接觸陌生人,「使命必達」的操練,讓留下來教會參與的弟兄姊妹脫胎換骨。

三月份,師母從神領受要在汐止火車站辦一個逾越節佈道會——「未曾看見的榮耀在汐止」,讓居民百姓在逾越節認識救恩。然而我們只有三個星期的時間,可以調度的大人、學青大約只有百來人。大家發揮一年來「練功」的行動力:禱告、發傳單、節目、食物、活動等等一手包辦。當天來了四百多個福音朋友,超過所求所想。大家屬靈肌肉健壯了,神也更恩典的將人群帶來。

我所學習到的——

  1. 教會是萬有之首耶穌基督的身體,當教會以耶穌基督為元首的時候,萬有也應該在教會的腳下。政治領域也是教會的天職,只是應該尋求主的意思來參與。
  2. 我們失去的戰場不是對方太強,而是我們太輕忽。對方少數人卻同心合一、積極為信念而戰;有計劃、有組織、深入各個山頭幾十年、盤根錯結,下一代年輕人已經深受影響、岌岌可危。我方多數人卻各自為政。雖有人看見危機、進入戰場,但是長期沒有奧援,許多人孤軍奮戰多年,最後失望退出,拱手將戰場讓給對方。
  3. 對於所面對的危機,雖然我們可以生氣許多勢力的介入,影響我們的信仰與家庭,但是教會最需要的是「悔改」。當那裡有黑暗,是因為教會沒有在那裡反映耶穌基督的光。
  4. 教會堅守自己的神學看見/宗派立場,失去聆聽神聲音、產生行動的能力。為了「教會內部的合一」,失去了「與神合一」的機會。擔心「堅守真理,失去會友」,而失去「在神的智慧下,引導會友進入真理」的機會。
  5. 對於各個領域,我們不只是需要有品格、正確價值觀的基督徒。我們需要的是聖潔的祭司、合格的祭司。築祭壇、聆聽神的聲音,按著神的啟示去行。沒有合格的祭司築祭壇,光靠「有品格、有正確信仰價值觀」基督徒是不夠勝過黑暗祭司所帶下來的黑暗力量。
  6. 神讓我們看到下一場戰役更艱鉅,年輕人已經被很深的影響。因為我們這一代的疏忽,下一代將面臨更大的苦果。如果教會做了很多事工,卻在最重要的戰役缺席,面對神的時候,會不會被神責備?
  7. 台灣是神所揀選的國家,神也從世界各地供應各方的屬靈的資源。我們並不缺乏方法、能力,我們需要的是對齊神,「屬神眼光的調整」,再加上合一、合力的「行動」。
  8. 我相信神透過啟動一間中小型教會與呼召教會界的同心合力,就可以完成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為了讓眾教會有信心可以一起完成更大的使命。有時候問題、困難並不是神最在乎的事情,因為在祂豈有難成的事情,祂在乎祂的教會是否能夠同心合一、尋求祂的面、跟隨而有行動,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參弗三10)。

我的悔改

有人以為我對政治非常熱衷,這是一個誤解。過去我們恪守教會的教導:「教會、小組不要談政治,以免造成爭執,甚至分裂」。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牧會的過程,不管國家、政治如何變動,就是遵守界線、藉著關心現狀與禱告,剩下的就「交給」神。我覺得這就是「交託」、就是「讓神掌權」。

我們常常開玩笑說,牧會很辛苦,「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就以此安慰自己。若不是「婚姻家庭」這個議題,我不會尋求,也不會明白「不要碰政治」看似正確,卻是我牧會和生命中的「堅固營壘」。我重新探索聖經,改變我的「教會觀」,教會應該是「天國治理的中心」。(參附錄)以致敢於改變我們的行動。

過去這一場戰役,外人看起來是我們的勇敢,實際上是我們的悔改。在出外的過程中,不僅宣揚家庭的價值、也有機會傳福音、為病人或有需要的人禱告。在繁忙熱鬧的街市與窮鄉僻壤的鄉村中,同樣看到許許多多失去盼望與無助的民眾與老人,「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書十八3)神其實在愛中責備我們的教會,該走出教會了!

個人的建議

  1. 尋求神的心意,興起七個山頭的合格祭司、聖潔祭司、使徒先知。
  2. 教會以一個身體的概念來尋求如何管理政治、奪回政治的山頭。尋求主的啟示、以順服耶穌基督的方式進行。教會是「天國治理的中心」,耶穌第一次來解決了「天上的政治」問題,擊敗撒旦、奪回天上、地下屬靈的權柄。現今:祂要與祂的教會一起掌管天上、地下所有的政治。
  3. 特別是跟婚姻議題相關的政治性行動,教會更不能缺席。不同的教會可以按著教會不同的狀況、能力的方式參與。例如:教會界正在推動「婚姻、教育公投」,不要再錯過神所興起的「合一、禱告、行動、轉化」平台。公投的結果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而是神要透過這個平台,讓眾教會甦醒,成為一個聽從元首而行動的身體,持續進入台灣的命定、成為列國的祝福。

教會界要持續尋求神、彼此連結,預備讓神繼續帶領往前。「合一」的具體表現,是「聽神的話,有合力的行動!」(參約翰福音十四章12節: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行動、工作),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

 

附錄

教會是否應該參與政治?
教會是否適合參與政治,聖經的原則應該是「以尋求神的啟示、讓耶穌基督為元首的方式參與」。從保羅與耶穌的觀點來探索,「教會」應該是「天國治理中心」。

一、保羅的「教會觀」:
以弗所書一章22節提到神將萬有服在耶穌腳下,使耶穌為教會成為萬有之首。那麼「政治領域」是否也應該在身體(教會)的腳下?前提是教會必須尋求神、以耶穌為元首的方式參與!教會需要神「智慧的靈與啟示的靈」(參弗一17)!

二、耶穌的「教會觀」可能觀點:
1.「教會」一詞希臘文ekklesia ,新約第一次出現在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耶穌對彼得說「我的教會(ekklesia)」。耶穌對「教會」的意思,有兩種可能解釋:

 (1)一群被召出來的人聚集(從字源分析,傳統上選擇這種)。

 (2)天國治理中心(從情境解釋,筆者認為此種最有可能)。

2.從ekklesia 跟國度(kingdom)有關,推論教會是「天國治理中心」:

 (1)按Ekklesia 一詞是羅馬帝國的「城邦政治治理中心」,與國度有關,管理國家的政治。

 (2)耶穌提「教會」一詞,是在神啟示彼得認出「耶穌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太十六16)之後。「基督」是「彌賽亞」的希臘文。當提到彌賽亞的時候,往往是跟國度(kingdom)有關係。

 (3)耶穌傳道的主軸就是「天國」(Kingdom of Heaven)。

 (4)因此當耶穌對彼得說:「我的教會」,祂的意思很可能是說:「我的教會是「天國治理中心」。因為耶穌在乎的是國度,當祂看到彼得受啟示認出彌賽亞國度的主,跟彼得提「教會」,祂的意思是「天國治理中心」較為可能,而非傳統認為「一群被召出來的人聚集」而已。

相關文章

2024.11.27
「迦南美地共享空間」剪綵
大家還記得「靈糧幼兒園」嗎?在靈糧山莊2.0整建完成後,原靈糧幼兒園也接續改裝,並重新更名為「迦南美地共享空間」;自今年7月份以來,歷時了三個多月的拆除、施工、裝潢,終於重新回到眾人的視線。11月23日由台北靈糧堂執事會朱黃傑主席、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執事會林慶豐副主席、陳一強執事、牧養核心團隊廖承增牧師以及治理外展總部呂健萍執行長等,一同為「迦南美地共享空間」舉行剪綵儀式,在眾人的喜悅中,迎接新...
2024.11.22
靈糧七十,在服事中經歷醫治與接納
我是被大學同學傳福音、信主近三十年的基督徒。剛信主,便開始服事,後來進入職場、結婚成家,當季節漸漸改變,我再次把重心轉回教會服事,卻漸漸失焦,找不回初信之時,與神、與主內家人間的單純、敞開和自在的關係,只剩配搭服事的戰兢。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聖經》浪子比喻中,在家長年勞力、沒有享受父愛的長子。 兩年前,因健康出問題,加上服事中有時會與同工溝通不良,我原先希望能把話講開、真正和好,安心面對接下來辛苦...
2024.11.20
《週報選文》撒下宣教的種子
早在十五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時候,我跟我媽去了泰北的帕黨學生中心,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短宣。當時我可以做的事情不多、也不知道該怎麼服事,每天就跟著大家一起敬拜、家訪、走禱、陪學生玩。 那趟回來後,我每天和爸媽一起的睡前禱告開始有了變化。不同國家的宣教士開始慢慢進入我的代禱清單,禱告開始變得越來越長;在我十二歲開始叛逆,不願意睡前禱告,但每晚上我還是會一次次提到宣教士的名字和宣教地,即使可能沒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