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週年特刊】復興的關鍵

文|區黃明輝

刊登日期/ 2009.01.01

丈夫與我返台服事已十四年,我們所求所想的就是看見台灣復興。這些年日,世界各地知名的牧者紛紛來台灣辦佈道會、培靈會及特會;大家迫切禱告、呼求,接著在全台行走禱告,似乎能做的都做了,為何大復興還未來到?
這地復興之前,教會先要復興,家庭、個人先要復興,所以復興的關鍵在於個人的復興。作主耶穌的門徒要捨己,也就是放下、破碎、對付老我,攻克己身(參林前九27)。對付自己的老我,要「狠、準、快」,即刻對付、厲害地對付。
丈夫與我結婚多年,一直在學習「對付老我」的功課;我們由婚後的互不相讓,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到現在忙著神國度的事工,無暇顧及芝麻綠豆的瑣事;到現在有空,兩人並肩發呆等候神,無聲勝有聲。
在我寫《何西阿書》、《約珥書》的靈修禱讀本時,曾提及由「得蒙救贖」到「得享安息」的過程。redeemed(得贖)→reborn(重生),repent(常悔改)→refined(被煉淨),refilled(被神的靈及愛充滿)→refocus(再聚焦在主耶穌及十架上),restore(恢復與神的關係)→renewed(生命被更新)→revival(教會得復興)→reformed(地被轉化)→rejoice(得到喜樂)→rest(得享安息)。
主耶穌要我們捨己,背十架跟隨祂,「捨己」在生活中的操練,就是悔改、回轉、破碎、對付、謙卑、放下。人天然的敗壞性情(邪情私慾、卑情下品),需要付上代價,厲害地對付,有時對付到心痛、心碎;只有老我破碎、死了,神的能力、恩膏自然地流出,奇事、妙事常常發生,不勝枚舉。

區黃明輝師母
一位姊妹看了刊登在靈糧季刊,我寫的「罪與淚」的文章,有感動打電話給我,我們在電話中一起禱告,她有顆柔軟的心,流淚向神呼求,神的
愛及神的靈大大澆灌她。另一位姊妹是一位能幹的女強人,某晚她與丈夫爭執,她發脾氣去新居(他們有兩處居所),她讀了「罪與淚」心中受感動,要回舊居向她丈夫道歉;她回舊居時,她丈夫卻有感動去新居找她,後來兩人終於聚在一起,彼此認錯、代求,兩人的靈命及關係得到突破及更新。
對付老我是一生要學的功課,每次的破碎都是另一次的蒙福。老我破碎,使神的榮耀、恩典彰顯,帶來這地醫治及轉化。
復興的意思是:死的被救活,失去的再找回,找回起初的愛心,找回對神話語的飢渴,對神同在的切慕,與神同行的甜美。在復興的浪潮中,神的子民有具體的愛神、愛人的行動,就是熱愛靈魂,愛傳福音。
復興帶來靈裡的合一,當不同國家、種族、宗派的教會合一,身子合一連於元首基督,主就要再來。欣逢教會成立五十五週年,使徒性門徒小組教會是合乎祂心意,合乎聖經的教會,與眾教會同在復興潮流中。願這次復興持續不停,直到主來。
哈利路亞!
(作者為師母,其夫婿為區永亮牧師)

相關文章

2025.07.01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