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禁食禱告見證》母女中間隔斷的牆被拆毀,關係得釋放!

文/感謝讚美小組 鄭貞怡 攝影/賴若函

刊登日期/ 2024.03.12

過去幾年間,教會曾經發起多次的禁食禱告;唯獨這次是70-80位外國代禱者,不約而同為台灣而來,還自費買機票,甚至不只一次前來,自己也很想加入這禱告浪潮,親眼見證歷史性的一刻。過往我參加過幾次的禁食禱告,已養成每日早晨神的話+精力湯+水煮蛋的生活習慣。所以,這次迅速轉換成「週間早晨但以理式禁食、週末早晨只喝水」的生活模式。

疫情解封後,我遲遲沒有參加實體主日崇拜(除了第四週的禱告服事);甚至是聖餐主日,久到我都忘了上次領餅杯是什麼時候?第一堂太早(家住桃園)、第二堂太多人、第三堂與小組時間重疊。各式各樣的理由,搪塞了回家的路。

捫心自問,起初單純愛神的心、渴慕之情去哪了?曾經為了趕參加第一堂崇拜,收了一張建國高架橋超速罰單,那種仍舊興奮的激動全然消失了嗎?主啊!我不想再被太多事淹沒而與你無分,「我要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我便不致搖動。」於是,我選擇加入21天的禁食禱告行列,與阿爸父同工,與眾聖徒一起經歷神。我渴望,藉著禁食禱告喚起昏沉沉的靈魂,回到起初單純的渴慕、回到起初燃燒的熱情、回到起初永恆的盟約。

今天主日崇拜後到女兒鈐那裡,幫她換下髒的床包、被單、毯子;母女倆一起去吃火鍋。鈐到台北租屋工作,已四年又3個月。她的個性,就像「出去好像不見一樣」,鮮少打電話聯絡。以前在高雄、台南讀書,錢不夠時會打電話回家;現在自己工作有收入,就更少連絡了。

我擔心她一個人在台北生活,有吃好?睡好?工作忙嗎?平常都做些什麼?以前問起,她總是不耐煩。想到聖經說,不要惹兒女的氣,我只好把所有的擔憂、思念都交託給神,默默的每日為她禱告。

但是,神奇的事在這次用餐期間發生了;她娓娓道來,平常都做些什麼、工作賺的錢都怎麼運用,包含所有我在禱告中擔心而沒問出口的事。再來,她還看見,教會的好處在於:改變了媽媽對她的態度。

女兒說,以前在外地求學時,我沒接到電話會急到神經緊張,奪命連環CALL,母女關係緊繃;超過一個月沒回桃園,我會催促她趕快回來;我的擔心焦慮、成為母女之間隔斷的牆;即便是近在咫尺,心卻如同東離西那麼遙遠!還提到我從小就偏心弟弟,她生病會被媽媽罵,弟弟就不會被罵,所以,生病時忍到不能忍才說。

聽到這裡,非常揪心,強忍住淚水,任憑在眼眶內打轉;哽咽地說,你講到我快哭了。我說對不起,媽媽對不起你!因為弟弟從小體弱多病,需要更多照顧。想當初一個人帶兩個孩子,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不好的情緒總是燒向懂事的鈐;主啊!來到你面前,深深對過去造成鈐的傷害,認罪悔改。願神親自撫慰她內心受傷的靈,醫治釋放我的寶貝女兒。哈利路亞!

之前我為母女關係禱告了許久,在這禁食禱告期間終於有所突破,讚美主!主打破了銅門、砍斷了鐵閂,拆毀了我和鈐中間隔斷的牆!禁食禱告為我帶來親子間關係的得勝與釋放,感謝主!

相關文章

2025.07.01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