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義工文化,成為一個對愛有感覺的教會!
作者:採訪彙整◎毛興光、楊玉華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二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教會事工
刊登日期/ 2017.08.24
近十年來,台北靈糧堂回應社會的需要,積極參與社會關懷服務;期盼建立無牆的教會,透過「雙福——福音與社福」的連結,能帶來弱勢族群和社區的轉化。由於教會的事工多元且發展又快又廣,因此,無論是對內的各種聚會和牧養裝備,或是福音外展及社會關懷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許多參與義工/志工的弟兄姊妹表示,能夠服事是一種榮幸和恩典!更有人做了廿、卅年義工,仍然樂此不疲。負責事工管理處義工團隊的彭羽辰傳道說:
「義工/志工團隊的設立,主要是為了幫助弟兄姊妹能夠藉由服事,發現神所賜予他們的恩賜才幹,以及神為他們所預備的產業,也使他們能夠更多的參與在整個教會的運作中。
另一方面,弟兄姊妹也可以因為服事所帶來的培訓,幫助自己更進一步的實現神在他們身上的命定,例如:想要在影視方面發展,有攝影、燈控……的義工需求;對服事人有負擔的,有大安日照、醫院探訪……等志工需求;想要在文字方面更精進,也有主日信息謄稿義工和採訪記者的需求。
這些義工/志工的服事資訊,都可透過台北靈糧堂的官網上搜尋到。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使弟兄姊妹能透過這些服事的機會,被造就、成全和祝福。」
主耶穌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以耶穌為榜樣——以僕人樣式的服務來見證神的愛,祝福這世代,一直是台北靈糧堂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門徒造就的目標。本期所邀訪的義工/志工團隊當中,年齡最長的是92歲,最小的是11歲;他們的見證如下:
見證之1
當志工,讓我心靈變年輕了!
愛鄰社區共餐志工:屠其煥弟兄
今年92歲的屠其煥弟兄,在香柏牧區聚會時,得知愛鄰協會的工作內容是服務弱勢族群後,便積極投入愛鄰共餐志工。
有人問說,他這樣老,為何還當志工?他說:「以往在法界工作待人接物心傲固執、不合群,有違上帝的謙卑慈愛的旨意,對上帝感到有虧欠。其次,所謂年齡的記載,那是日曆年歲,不是身心年歲。上帝是我的主,一切交與主。但我要恆切祈禱,虔誠的讚美感謝。我重視保健如:運動、飲食、休閒和心靈上的平安。」
此外,愛鄰的工作夥伴們及全體志工在靈裡的支持,也是讓屠弟兄捨不得就此離開的原因。他說:「他們那樣有活力、可愛,並且笑口常開、滿面的春風,使我在心靈上也同他們一樣年輕了!」他認為社區共餐這項服事很有意義,能使被服事者獲得靈性培育,對健康也有實際效益。
曾在司法界工作四十多年的他,因在工作崗位的態度高傲固執,養成孤僻的個性。信了基督之後,才發覺自己以前錯了,便痛自悔改,希望能有機會機積極為主服事。對屠弟兄而言,擔任義工不僅是回應神的恩典,也是心靈年輕和健康的秘訣!
見證之2
只要有機會服務,我就願意去做!
分享之家志工:洪周秋玲姊妹
今年86歲,擔任分享之家志工已16年的洪周秋玲姊妹(人稱洪奶奶),性情開朗,總是笑口常開。說話中氣十足且健談的她,自2000年起就在分享之家參與奉茶接待的服務:邀請經過分享之家的路人進來休息、量血壓,除了倒茶請人喝,也與他們談福音。所服務的對象有住在大安社區和在附近上班的朋友,及靈糧堂會友。
三年前,洪奶奶學會了織打毛線後,開始每天織一頂毛線帽子,至今已完成約1千頂帽子。2016年4月至6月,每週四上午在分享之家還免費教社區婦女織打帽子(今年則改織小領巾)。她和5位學員們還將所織的20多頂帽子捐贈出來,親自送給公館退舍低收入戶的獨居長者。
洪奶奶活潑好學,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除了固定在週三上午先參加香柏牧區聚會,下午擔任志工,平時都早上搭七點的社區巴士出門,直到傍晚才回家。樂觀的她說:「我每天出門前一定跟孩子打聲招呼,說:媽媽又健康過了一天,今天要出門去做志工了!」
問她為何來當義工,她表示:「我年紀大了,只要有機會回饋社會服務人,我就願意去做。感謝主賜我健康,讓我有體力服事!」
見證之3
在愛中服事、團契、成長
竹圍小太陽生活成長營志工:陳淑華姊妹
二年級的小蕙牽著陳淑華姊妹的手:「陳老師,我好喜歡到小太陽,唱詩歌、遊戲、聽聖經故事……我都喜歡」。
大二的小欣是小太陽的孩子,去年受洗,目前穩定聚會、擔任志工老師。三年級的小慈說:「長大後也要像小欣姊姊一樣,當小太陽的大姊姊……」。
陳淑華姊妹是「竹圍小太陽生活成長營」的召集人,這個針對淡水竹圍地區的弱勢孩童開辦的課輔、才藝品格班,迄今已邁入第十五年。因著服事,她也先後進入生培、牧靈諮商碩士班進一步受裝備。她說:
「一路上神透過這群寶貝,陪伴我走過生命中的高山低谷,我也成為孩子以及他們家人的朋友,如今已經大一的小傑,他的阿嬤和我們一直有往來,今年也決定受洗歸入主的名下。感謝耶和華以勒的神,我能和一群很棒的同工們,一起在愛中服事、團契、成長,參與在下一代生命的建造。為這一切獻上感恩和讚美。」
見證之4
小小義工的開心體驗
愛鄰/KC館義工:左祖美姊妹
曾經在KC館擔任過義工小老師的左祖美,今年剛滿11歲,就讀小學五年級。聰明活潑、多才多藝的她,除了長跑和織毛線的專長,還會多種樂器;在文山有愛的打擊樂表演、聖誕節社區音樂會和聖誕節兒童聚會中,都有她以義工身分演出的身影。
祖美在美國出生,從幼稚園起就開始接觸參與志願服務:去養老院表演給爺爺奶奶聽,收集零錢捐款,在教會幫忙接待遊民吃感恩節火雞餐;八歲時,還固定每週三下午去動物收容所打掃。兩年前回到台灣後,在寒暑假或節慶時,仍不定期使用音樂的才藝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有一次,她與國樂團一起到公館退舍表演和送便當服務,當看到她小小年紀竟也來作義工,讓獨居長者感動得當場掉淚。
對祖美來說,在KC館當小老師教小朋友認識樂器二胡之美,是一個難得而有趣的體驗。因著KC館在寒暑假有一系列課程活動,可藉由小老師與學齡前小小孩的互動,成為教會接觸社區家長的好管道;每當祖美用問答方式與他們互動,鼓勵他們學習時,看到小朋友搶答時的快樂模樣,讓她很開心!對她而言,參與義工是「不同的學習成長,不同的體驗和收穫!」
見證之5
服事帶給我的突破和祝福
攝影義工:楊德明弟兄
正處在不惑之年的楊德明弟兄,參與教會服事已經有三到四年的時間,剛開始是在做主日招待,近期才開始加入動態攝影的義工團隊。
說到服事帶給自己的突破,楊德明弟兄說,在招待服事部分,因為自身從事研究工作,所以並不習慣接觸人群,但加入招待團隊後就被擴張,以至於能夠笑臉迎人,甚至可以幫助弟兄姊妹;在動態攝影的服事上,因為過往自己只接觸過平面攝影,所以透過服事,開拓了自己對影像的視野和經驗,也特別在攝影同工彼此間的分工上,會有更多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因著主日動態攝影的服事,自己反而會更專注和細心的聆聽主日信息,這反而是一種祝福。
在過去,楊德明弟兄是因為父親喜歡攝影,才踏入平面影像領域,卻沒有機會接觸到動態攝像,但現在因著服事能夠在動態影像上有所學習,他說:「這真的是上帝實實在在的擴張我的境界,就算是現在,我也仍被擴張中。」
見證之6
擴張境界,不自我設限
有福報記者:李君梅姊妹
在肯亞宣教三年後,回到台灣就讀藝術媒體學院的李君梅姊妹,加入教會主日動態攝影義工已有兩個月的時間,現在更進一步的成為有福報的採訪記者。
在第一次的採訪過程中,她看到了上帝是如何使福音進入到校園,也聽到了受訪者從事多年教育所總結出的經驗。她說,自己大學讀的是大眾傳播專業,但畢業後卻沒有從事這方面的行業,可是神很奇妙的透過服事,讓自己再一次接觸到過去所學的領域,就好像上帝在重新操練自己原有的技巧。很感謝的是,在參與服事的過程中,同工們都很接納自己,也給了許多幫助。
對於尚未加入服事的弟兄姊妹,她分享說:「雖然是服事不熟悉的領域,但我們不需要自我設限,覺得自己不會、不能,而要相信上帝會幫助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耐心,因為我們的神,是樂於賜福的神,祂會擴張我們的境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