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與堅固

文◎區永亮

刊登日期/ 2017.01.13

「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不要懼怕,因你必不致蒙羞;也不要抱愧,因你必不致受辱。你必忘記幼年的羞愧,不再記念你寡居的羞辱。因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救贖你的是以色列的聖者;他必稱為全地之神。」(賽五十四1~5)

一、我們是宣教的教會
「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十八世紀的宣教士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曾說過:「向神求大事,為神做大事!」教會之所以能夠做大事,像是不懷孕、不生養的婦人卻能夠歌唱,因為神是教會的丈夫,丈夫愛他的妻子,不會讓妻子蒙羞。「歌唱」是指歡喜、喜樂的意思。在一個黑暗的環境,當教會出去宣教就會喜樂,因為神會改變環境,到一個程度使教會非常豐盛,好像過去不懷孕生養的婦女,甚至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救贖你的是以色列的聖者;祂必稱為全地之神。」神不僅愛教會,並且祂有能力使教會強壯,因為神是教會的救贖,祂要透過教會使全地認識祂是神。去年九月宣教月時,我提到教會不再只做宣教的工作,乃是要成為一個宣教的教會;以至於我們不在困難軟弱中唉聲嘆氣,因神會帶著我們突破困難,讓教會更加豐富、強壯、有力量。

二、教會的擴張與堅固
要成為一個宣教的教會,我們需要有計劃、並盡上自己的本分;這計劃並不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完成計劃的力量也是從神而來。我們需要注意四方面:

1.擴張帳幕之地——教會的事工
已經進行的事工,會繼續往前推展。去年針對福音中心進行了評估與重整,今年會擴展一些以前沒有做的、新的事工。

2.張大居所的幔子——教會的架構
教會的現行組織架構因著需要而調整。十年前教會轉型為使徒性門徒小組教會,牧養架構有較大的改變,現在為了未來職場事工的發展,需要再做一次架構的調整,以增加同質性小組、職場小組等;因更健全、更完整的架構,能使事工的推展更加有效、順利。而資源也需要重新的調整分配,不但需要有更多資源進來,而且要利用得更加有效率與效果,讓教會在擴張時有足夠的資源。

3.放長繩子——關係的連結
今年我們要更加強母堂與分堂、福音中心,節節相連,建立真實的關係。感謝主,這些日子我們與福音中心彼此的關係,好像身子與肢體相連。當「大安有愛」的事工開始,原本只是中區投入服事,但後來很多的單位都一起參與服事,如益人學苑、社會關懷處等。在國外的宣教據點,我們不僅有同工到當地做訓練的工作,也請當地的同工過來台灣與母堂連結,未來我們在這方面可以更多加強。

4.堅固你的橛子——門徒的訓練
若我們希望前三項照我們所期待的發展,門訓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門訓不只是弟兄姊妹與主建立真實的關係,更是要在家庭、社區及職場中實際活出信仰。過去基督徒很講究作見證,但比較是消極的,像是活出誠實、溫柔、謙卑,但是當我們宣教傳福音時,態度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而是積極主動的。因為主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廿八18~19)門訓不只是生命更豐富成熟,也不只是更多聖經的知識而已,還需要積極地使用神給我們權柄能力,在神給我們的環境中發揮影響力,成為家族、社區及職場中的見證與轉化的力量。

三、宣教是為了帶出地的轉化
1.向左向右開展
開展就是「衝破」。過去我們在環境中若被限制住,但是當我們宣教時,神會給我們權柄能力向左向右開展。去年教會人數並沒有什麼增長,但是我相信今年當我們一開展時,質與量都會有明顯的成長。

2.後裔必得多國為業
得業:當我們宣教時產生影響力,使得環境「基督化」,雖不代表每個人都信耶穌,但是環境會受到我們信仰的影響。特別是在職場上身為主管的弟兄姊妹,可以有權柄、有能力、有機會活出信仰,帶出影響力,得著職場為業!

後裔:就是傳承。縱然我們在外面越來越擴張,但是我們也要繼續培養人才,把下一代帶出來。需要跟下一代有好的連結與同工,很自然地能夠興起下一代來。

3.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
不論近處遠處,或家庭、社區、職場,當我們進入那個地方,帶出福音的見證與影響力,就會看見原本荒涼的城邑不再荒涼、黑暗、不義,而是成為公義的地。當教會出去宣教,就是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把天國文化更多顯明在這個地上,帶出全地的轉化。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相關文章

2025.07.01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