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社區共享的圖書閱覽室

作者:文◎樊家琪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四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社會關懷

刊登日期/ 2017.10.01

推開嶄新的玻璃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全新圖書閱覽室。放眼望去,四面象牙白的牆面、左右兩排落地門以及半人高的大窗戶,明亮的自然採光與照明燈的溫暖投射,使整個閱覽室有別於一般公共空間的冰冷;室內擺設除了閱覽用的桌椅,當然,更不可或缺的是那視線盡頭一排整齊的書櫃了。

 

「新館書櫃的設置方法和舊館有很大的不同。」館長黃子容說,「新館書櫃主要是ㄇ字型、貼著牆面的設計,這樣最大的好處不僅是架上書籍一覽無遺,也能讓整體空間看來更開闊。」新館還有一個很大的不一樣就是童書區,「現在附近的居民都會帶小孩來看書呢。」黃子容表示。

 

圖書館從宣教大樓遷移至愛鄰樓的五樓新址後,空間足足大了2倍以上,隨著環境更加開放,吸引了附近居民來訪,「開館到現在,每逢週日閱覽區座位常常是一位難求,連平日時段也能看到不少新面孔。」黃子容指出,「像是有一對夫妻,來了幾次後,就詢問可否辦理借書證,備註欄上還自己填寫為——芳鄰,而且每次來去都非常客氣有禮。」

 

明亮的午後,黃子容緩緩地說,「未來希望有更多的芳鄰能藉著教會提供的愛鄰樓,不只達到敦親睦鄰的果效,更是看見神的愛在他們身上,讓他們都能得到幫助」。這不只是館長的期盼,相信更是天父的心意!

相關文章

2025.07.01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