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教室見證:練習「說」 與「聽」,經營親密的婚姻關係

文/鄭以琳、照片提供/李裕家、邱芷薇

刊登日期/ 2024.07.12

「把女兒嫁給你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婚後要去上課!」2022 年步入婚姻的李裕家與邱芷薇,報名了台北靈糧堂家庭事工處所開設的《新婚教室》2023 年秋季班。報名的起因,源自於芷薇母親的要求。母親在長年的婚姻中,深深明白經營關係需要智慧,期望兒女能儘早接受裝備,奠定穩固的婚姻基礎。

從小在教會長大的芷薇,早已習慣各樣的講道與信息分享;仍是慕道友的裕家,雖不排斥卻也不特別期待。兩人只因要「守信用」而報名課程,預想內容會著重在講師的分享及開導,卻意外在課程最後的「談心七步驟」溝通練習中,經歷前所未有的敞開與親密。

談心七步驟:

  1. 感謝、讚美對方

  2. 客觀描述事件的情境

  3. 以情緒詞彙標明感受

  4. 釐清自己內在的深層需要

  5. 自我省察,表達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部分

  6. 明確表達需要請對方協助的部分

  7. 謝謝對方的傾聽

不同於一般的溝通著重於談論事情本身,「談心七步驟」的架構設計,引導雙方挖掘內心的想法,更具體的表達情緒。尤其是步驟三,鼓勵分享者使用情緒詞彙加上具象的畫面,例如「這件事讓我感覺被冷落,就好像把石頭丟進水中卻沒有漣漪」,幫助對方確實理解自己的想法。

敞開地分享,帶來前所未有的親密

「我們本來自詡是很會溝通的伴侶,沒想到套用談心七步驟後,竟然湧入很多情緒,還哽咽紅了眼眶。」芷薇在課堂的練習中,提出了對裕家生活作息的擔憂。儘管兩人平常就已溝通多次,有別於以往的提醒或嘮叨,芷薇真誠表達了「希望你重視我的擔心」,讓裕家看見擔憂背後的愛,也更明白她對此事的看重。

性格內向的裕家,將許多壓力視為男性理當獨自承受的包袱,在課堂過後開始更敞開的分享,甚至主動邀請芷薇透過談心七步驟,再次溝通雙方生活作息的落差。「我其實知道她的擔心,也願意配合早睡,但老婆是我最親密的人,我想讓她知道我的想法。」裕家誠實表達了晚睡是因為需要保有夜深人靜,獨自一人的放鬆時光,這份敞開讓芷薇倍感驚喜與感動:「我也開始學習換位思考,用他的角度看事情。」在愛中的溝通,非但沒有帶來爭執,反而使雙方關係更加親密。

真誠地聆聽,尊榮彼此的差異

「我們都希望對方可以諒解自己,但也不能一味地要別人接受,需要找到一個中間值。」來回討論後,裕家與芷薇逐漸找到生活的平衡,在上班日早點就寢,假日則較有彈性。溝通如同跳一支雙人舞,在一進一退間彼此配合,於此過程,「說」與「聽」同等重要。當裕家更願意分享,將談心七步驟的精神,內化到平常的互動,芷薇也樂意不帶批判地聆聽。「要懂得傾聽,才會讓對方更有勇氣說。」這份接納創造出一個信任的環境,讓彼此能放心的抒發感受。

婚姻難免會有摩擦,而溝通需要不斷的練習。每一次的分享,都提供對方更認識自己的機會;每一次的聆聽,都尊榮著彼此的差異。在愛中的溝通,能將衝突化為契機,經歷神放在婚姻中美好的親密。

家庭事工處每年會開設兩期《新婚教室》課程,旨在幫助新婚五年內的夫妻調適新婚生活。​課程分為「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夫妻性生活-幸福密碼」、「說好的幸福呢?」、「愛屋及烏」四大主題,除了講師實例分享外,也藉由遊戲互動、情境討論,讓學員更深刻體會男女的差異,藉此從磨合到融合,了解對方的需求及想法。




相關文章

2025.07.01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